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以《史记》为核心看吴越文化的独特性和交融性
作者: 李鹏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史记》  交融性  特性  吴太伯  继承权  荆蛮  世家 
描述:蛮之地,你当地人一样断发纹身,以表示放弃继承权。吴太伯自号句吴,荆蛮人民知道了他的事迹,就“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1”。与之类似的还有《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的记述:“越王句践,其先禹之
《吴越春秋·吴太伯传》与虞山文化的缘起
作者: 陈启蛰  来源:当代中国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越春秋  太伯  虞山  仲雍  巫术文化  公元前  荆蛮  重要人物  巫咸  勾吴 
描述:巫咸是商初承接上古虞山神怪文化的重要人物,而历史上奠定后来虞山文化大体框架的事件却是从公元前12世纪的商朝后期开始的。与巫咸北上传入巫术文化相反的是,这一次却是北人南来,变易风俗,民化其政。据《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记载,吴地祖先—吴泰伯(或作太伯)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朝后期和其弟仲雍从今天的
浅议“太伯奔吴”
作者: 高强  来源:宝鸡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伯奔吴  吴山  仲雍  顾颉刚  吴文化  史记  周原  周人  荆蛮  吴越春秋 
描述:论语·泰伯》中盛赞太伯“三以天下让”。《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进一步确立了让贤说,使太伯成为千古传颂的道德楷模。但古代就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如王安石的《诗义钩沉》说:“以太伯避季,则季疑于弗友,故特先言其友也。”崔述的《丰镐考信录》说:“大王何以预知其有圣孙,而大伯又将让之于谁乎?”(2)
勾吴渊流——古吴文化新议
作者: 刘侬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文化  勾吴  渊流  河姆渡遗址  鱼文化  玉石文化  《周礼》  吴越  古玉器  殷商时期 
描述:离姬周国,流亡到长江下游的荆蛮之邦,随乡入俗,纹身断发以避季历.泰伯仲雍兄弟在荆蛮建邦立业,自号“句吴”国.吴民族和吴姓民族的传人们均信奉吴太伯为民族和宗族的始祖神,勾吴国所在的太湖流域由此成了礼仪之邦和人才荟萃的首善之区.
善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临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刘梦婷(临安市城市执法局): 善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是这一区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驱动力,也是促进临安发展的内在力量。纵观历史,没有吴越人不畏艰险、开发荆蛮的开拓创新精神,就没有吴越文明的融汇繁荣
全文:刘梦婷(临安市城市执法局): 善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是这一区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驱动力,也是促进临安发展的内在力量。纵观历史,没有吴越人不畏艰险、开发荆蛮的开拓创新精神,就没有吴越文明的融汇繁荣
吴越文化与徽文化在皖南的交汇(一)
作者:暂无 来源:黄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吴越文化是苏、浙、沪、皖(沿江以南)一种大文化,后来延伸的还有楚文化、长江文化。这些文化和徽州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予以保护和开发。 吴越文化在苏、沪、浙影响较大,当地党委、政府极为重现,尤其江苏在无锡成立了吴越文化研究会。吴越文化在安徽区域分布于马鞍山、芜湖、宣城(部分县)、铜陵、池州等地。
全文:来到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当时聚居在江南一带的是被称为“荆蛮”的人,经济上尚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由于多水的自然环境,生活习尚与北方也不相同。泰伯、仲雍到达后,遵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和荆蛮人打成一片;同时
吴越文化与徽文化在皖南的交汇(二)
作者:暂无 来源:黄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二、吴越文化的特征 自商末周初起,吴和越两个国家分别在今天的江、浙地区逐渐形成,并于春秋时期相继称霸。这一地区在公元前11世纪“泰伯奔吴”之前,已经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这从近半个世纪以来马家浜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到佐证。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六朝时期以前产生并存续于江浙地区的吴越文
全文:工艺水平和风格特征均无多大差别;四是语言相同。吴越古语都是讲越语,椎髻鸟语,吴语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来;五是习俗相同。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太伯、仲雍二人本荆蛮”,后“纹身断发,凿齿锥髻,踞箕而坐
吴越文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江苏省吴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吴越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创造出许许多多为世人瞩目、令今人骄傲的优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有贡献。今天,在文化与经
全文:较之越文化,发展相对较晚。河姆渡文化繁衍稳定于越地,少有北移。后来的良渚文化才越过钱塘,抵达长江。3000多年前,太湖流域仍以渔猎为主、农耕为辅。后来泰伯奔吴,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化荆蛮之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