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曾不知老之将至”辨析
作者: 田世宏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兰亭集序》  苏教版  细读 
描述:细读《兰亭集序》时,一个问题引起笔者注意。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山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时选入了《兰亭集序》,可是两种教材对文本中同一句话的处理却有一字之差。先看苏教版教材: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
作者: 李天民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文体  比较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词义 
描述:《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
深深悲叹为哪桩:我教《兰亭集序》
作者: 季建飞  来源: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高中语文教材  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  生死问题  王羲之  苏教版  “乐” 
描述:备课思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安排在必修五“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中的“心连广宇”板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认识宇宙人生的问题。烂亭集序》通过对宴游之乐的渲染、铺垫来引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感情由“乐”到“痛”再到“悲”,线索十分明显。
“不能喻之于怀”之我见
作者: 罗献中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兰亭集序》  2007年  字面含义  王羲之  书法家  人教社  文章 
描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作《兰亭集序》脍炙人口.被多个高中语文教材选录。其中人教社2007年版将“不能喻之于怀”释为:“不能明白于心。这是说,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字面含义解释(即“不能明白于心”)是正确的
名士情怀 死生感念——解读王羲之《兰亭集序》
作者: 杨丽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情怀  名士  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  书法艺术  语文教学  审美价值  文学意义 
描述:究,我认为,它之所以倍受历代文学家称誉, 缘于它强烈的情与理,具体的说,也就是文中袒露出的名士情怀, 以及对死生的深沉感念。
人教版新课标《兰亭集序》献疑
作者: 王新颜 张小芳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情景交融  问题设计  王羲之 
描述:王羲之《兰亭集序》是篇名文,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该文笔法纯熟,情景交融,意义深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语文教材对此文的分析透彻精当,课后问题设计合理,有启发性。但文中有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故不揣冒昧,浅作分析,以期求教于方家。
《兰亭集序》的文化解读
作者: 梁玉富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学生  实际  高中语文教材  老师  文采  教学  原貌  张扬  文化解读 
描述:人习气。所以,我认为,教学该文宜先向学生展示它的“书法原貌”,领略这些勾勾画画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俗谓“书为名画”。笔墨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当我们沉潜内心细细品味,这些流淌于点划勾捺之间的活力和内蕴,就会那样真切地“复活”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整个魏晋时代精神风貌的浓缩和倒影。,书法理论告诉我们,“行草”是体现一个人内在自由精神的最佳表现形式.而王羲之将这一书艺发挥到了极致,把那种一气呵成、自如挥洒的气质张扬得淋漓尽致。当然,向学生传达这种意味时,要先让他们投入其中,触摸把玩这些线条组合呈现出的“气度”。提出这一点,主要是基于许多老师或许对此习焉不察,从而导致“资源”的流失和“原意”的弱化,而事实上,这种“漂若浮云,矫如惊龙”的潇洒书风,何尝不是魏晋时风的形象再现呢?
“流觞曲水”寄“幽情”——《兰亭集序》的生命魅力探微
作者: 胡文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教师教学用书》  高中语文教材  书序  魅力  概括  感悟  生命  主旨  作者 
描述:榷于大方之家。如果说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提
高中语文里的中国传统生存哲学
作者: 周昂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中国传统  生存哲学  《逍遥游》  《兰亭集序》  传统文化  文化母题  文学所 
描述:甚至是残缺不全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