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李世民与兰亭序
作者: 周礼  来源:宜宾学院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他广开言路,任贤纳谏,知人善用,仁厚爱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世人爱戴的明君,却干出了一件有些出格的事。 众所周知,李世民酷爱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几乎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然而贵为帝王的他却无缘亲近《
全文: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他广开言路,任贤纳谏,知人善用,仁厚爱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世人爱戴的明君,却干出了一件有些出格的事。

众所周知,李世民酷爱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几乎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然而贵为帝王的他却无缘亲近《兰亭序》,这让他忧心忡忡,深感遗憾。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代表了他书法的最高成就。据说,王羲之后来曾多次重写,但始终达不到原来的境界,他不由得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于是,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珍宝,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直至第七代世孙智永。智永年少出家,落发为僧,寄居于浙江永欣寺,圆寂后,他将《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辩才和尚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深知《兰亭序》的贵重,将之藏于屋梁之上。

李世民听说《兰亭序》尚存民间后,他日不能安,夜不能寐,终日茶饭不思。群臣见之,无不着急,隧派人四处打听,最后得知《兰亭序》在辩才和尚手里。于是,李世民多次派大臣前往索取,并许以重金。无奈辩才和尚死不承认,一口咬定没有见过《兰亭序》。李世民素以爱民著称,他不能像土匪一样强取豪夺,只能望洋兴叹。

见此,宰相房玄龄心生一计,既然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他当即向李世民推荐了御史萧翼,让他前往浙江永欣寺,伺机骗取《兰亭序》。

随后,李世民秘密召见了萧翼,见此人一脸书生气,且能言善辩,颇有文才,在书法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不禁心中大喜。为以防万一,李世民还特地拿出几张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给萧翼,让他相宜行事。

萧翼来到浙江永欣寺后,时常化作香客,闲游于寺中,每有所感,便题诗于寺内画壁上。渐渐地,他的行为举动引起了辩才和尚的注意。一番交谈后,辩才和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立刻将萧翼引入禅房内,两人一边饮茶,一边谈论诗文、书法和棋道等,一直聊到第二天天亮方才罢休。从那以后,辩才和尚就将萧翼视为知己,常常邀请他到寺内来做客。

一来二往,萧翼与辩才和尚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次,萧翼故作神秘地对辩才和尚说:“我手里有几幅王羲之的真迹,是他留下的最好的作品,想请你品鉴一下。”辩才和尚接过来,仔细地观察了一阵,然后淡淡地笑着说:“你这几幅字,虽然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并非他最好的作品。”萧翼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大师何以见得?难道这世间还有《兰亭序》不成?”辩才和尚点了点头。萧翼难以置信地说:“我听闻《兰亭序》早已毁于战火之中,大师见过的一定是仿品吧!你不要再骗我了。”辩才和尚认真地说:“出家人不打逛语,我真的见过《兰亭序》真迹。”萧翼说:“除非你让我亲眼看见,否则,打死我也不信。”经萧翼激将,辩才和尚找来梯子,从屋梁上取下包裹严实的《兰亭序》真迹。萧翼见之,万分惊讶,对辩才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日,辩才和尚外出念经,萧翼瞅准机会,对其弟子谎称,来取自己寄放的东西,然后大摇大摆地将《兰亭序》带走了。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欣喜若狂,连夜命人临摹数本,送与皇子皇孙,以及亲近的大臣。数年后,李世民驾崩,留下遗诏,要求将《兰亭序》与自己合葬。就这样,一部震烁古今的书法巨作,从此深埋地下,不见天日。而辩才和尚,尽管得到了李世民丰厚的赏赐,但终觉有负师傅的重托,不久郁郁而终。

魏晋的清谈之风
作者: 周礼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玄学  文化现象  刘禹锡  元好问  辩论  推理  兰亭聚会  东汉  滋味 
描述:深远,成为一代风气。 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士大夫们厌倦了两汉经学的繁琐枯燥、谶纬神学的怪诞肤浅,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他们开始转向哲学意义的命题,围绕《周易》、《老子》、《庄子》等玄妙深奥的话题展开辩论,称之为“清谈”(也叫“玄谈”)。 没事时,文人墨客常常聚在一起,他们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只论经文,吟诗作赋。 魏晋多风流名士,尤以“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为代表,他们喜欢搞些文学沙龙,谈论玄道,交流心得。于是,大家趋之若鹜,争先效仿,一时间,清谈成了一种时髦的活动,文人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 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有时为两人,有时为三人,有时为多人,大家一边喝茶饮酒,一边畅所欲言。清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
东周时期吴越精湛的青铜技术
作者: 谭德睿 廉海萍  来源: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菱形纹  民族文化研究  树枝晶  纹饰  吴越  陶范  上海博物馆  模拟试验  中国科技史  表面 
描述: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由于兵器质量直接关系战争胜负,加之当时王公贵族大兴佩剑之风,促使兵器技术迅速提升,其中尤以吴越兵器冠绝一时。《周礼·考工记》:"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地,宝之至也。"出
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规律
作者:暂无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太湖流域  历史发展  吴越文化  文化教育  东太湖  中原文化  东林书院  文化发展  草鞋山遗址 
描述:年前的象征权力的玉戚,表明那时太湖流域可能已有国家的雏形。太湖流域是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摇篮之一。“泰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中原文化对太湖地区的文化发展有幅射作用。今天常熟虞山的仲雍墓是南北文化汇流的标志。吴国政治家、
张大春专栏:兰亭禊在清明后(上)
作者: 张大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这就是民国 历史上著名的年份、日期本以事传,时过境迁,而人们还记得,并且萦回在念,这就是文化了。明室亡于甲寅,民国兴于辛亥,无论江山易帜,几人悲喜,物换星移,六十载春秋过去了,再到了干支相同的这一年,人们便察觉了历史。此外,有着特殊历史情怀或教养情感的人,会轻易记起苏东坡的生日、岳武穆的祭日,届时
全文:由来已久,一路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周礼》郑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在汉以前,本指三月上旬的巳日,之后便
[1图]2500年前的绍兴气象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 总体来说,绍兴地区公元前500年基本上经历了从温暖到寒冷再到温暖的3个气候阶段。 温暖-寒冷-温暖 孔学祥陈红梅 温暖-寒冷-温暖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嘱大夫范蠡“立国树都”,按“坐西朝东为尊”的周制,依山水形势据西达之地而建绍兴古城,距今2500年。其中公
全文:》),比现代提前10天左右。据《诗经》中东周时的作品记载,在今山东西部、河南东部以及秦岭等地都有梅树的分布,现代这种果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当时梅的干果亦作为调味品而通行于黄河流域(《周礼》)。因此
汉代玉圆雕羽觞杯与王羲之《兰亭集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白玉质,玉质细腻、温润、坚硬,无杂质,有较好的蜡脂光泽。整体受铁质沁染呈褐色及赭色,深浅变化,过渡有序,自然纯正,打光、转动观察发现,表面光泽熠熠生辉,并且玉理中的沁色更为亮泽、美丽,如彩霞一般,此种带红颜色的沁,历来古玉鉴定中又称之为“瑞沁”,即吉祥、富贵的颜色。产生玉理沁色比表面沁色艳丽的原因是
全文:的美好祝愿,那么这个勾连谷纹就好像是很多稻谷密密麻麻的连在一起,表现出丰收的那种景象,丰收的那种喜悦的感觉。而且谷纹在《周礼》里面明确记载“谷纹取之养人之意”。也就是说君王令玉工在玉器饰上谷纹,表示
兰亭雅集就在三月三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刘时和 阴历三月的“祓禊”,从周代就有记载,是官方仪式。晋代以后,全国各地三月三日都有江上水戏、斗百草、采柳絮、采桑、作桃花酒、临水宴饮等活动。最具特色的是“曲水流觞”,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讲的就是他和朋友们三月三日水边宴饮、乘兴赋诗的盛况。 水边宴饮 消灾祈福
全文:中原本被称作“上巳节”,即干支记日法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早在周代,《周礼·春官》中就有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即指三月上巳,女巫要掌管和指导人们到水边香熏草药沐浴,清除上一年的不祥。这是上古
「兰亭雅会」今去矣
作者: 李文进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 时下很多所谓书法家或书画经纪人最爱游说企业家举办各种书画笔会,被圈内人士雅称为「兰亭雅集」。企业家借此宣扬企业文化,书画家借此挣钱,这种「以商养文,以文补商」的「兰亭雅集」亦分高中低档,大家级别的笔会每位书画家出场费在数万元以上,小名家在万元以上,所谓普通书家出场费也要千元上下不等。企业因此知名度
全文::《王羲之兰亭雅集是秘密军事会议》)。至于「修禊」的来历,据考:是古老风俗。《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由女巫主持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汉代《风俗通义》把禊列为祀典,说: 「禊,洁也」。春日万物
从修禊看《兰亭序》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 赵洛 《兰亭序》为何作?修禊事也。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到山阴兰亭河 边洗濯,祓除不祥,回来写了诗和这篇序。修禊是主旨,想到生老病 死并不奇怪,并由此触发魏晋以来的玄远尘外之思,因而带有某些悲 观情绪。郭沫若说:“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子侄等于三月三日游春,大 家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不可能产生悲观情绪,
全文:,而忘记了修禊,才产生《兰亭序》伪作的结论。 修禊是古老风俗。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由女巫导演,于三月 上巳沐浴除灾祈福。汉代应劭的《风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