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4331)
期刊 (208)
图书 (31)
抓取新闻 (16)
人物 (6)
学位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852)
绍兴文化 (733)
经济发展 (498)
绍兴动态 (284)
社会生活 (219)
绍兴名仕 (8)
按年份分组
2022 (1)
2021 (9)
2020 (6)
2019 (2)
2017 (50)
2016 (42)
2015 (91)
2014 (3184)
2013 (141)
2012 (179)
2011 (248)
2010 (134)
2009 (108)
2008 (76)
2007 (69)
2006 (68)
2005 (25)
2004 (20)
2003 (13)
2002 (16)
2001 (13)
2000 (10)
1999 (15)
1998 (4)
1997 (4)
1996 (4)
1995 (5)
1994 (5)
1993 (2)
1992 (1)
1991 (4)
1990 (1)
1989 (3)
1988 (4)
1987 (3)
1986 (3)
1985 (1)
1984 (5)
1983 (2)
1982 (1)
1981 (3)
1965 (1)
1962 (6)
1961 (3)
1960 (2)
1959 (2)
1952 (1)
1948 (1)
1936 (2)
1935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1168)
绍兴日报 (987)
天天商报 (851)
其它 (263)
绍兴县报 (50)
今日嵊州报 (45)
钱江晚报 (31)
今日嵊州 (20)
宁波日报 (19)
浙江日报 (18)
光明日报 (15)
中国文化报 (15)
奉化日报 (14)
杭州日报 (14)
美术报 (13)
温州日报 (12)
今日早报 (12)
文艺报 (11)
嘉兴日报 (11)
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11)
人民日报 (11)
戏文 (11)
东方早报 (10)
兰江导报 (10)
绍兴文理学院报 (10)
上海戏剧 (10)
温州晚报 (10)
青少年书法 (10)
齐鲁晚报 (10)
青年时报 (9)
东阳日报 (9)
余姚日报 (9)
河南日报 (8)
新民晚报 (8)
温州都市报 (8)
现代金报 (8)
都市快报 (8)
柯桥日报 (8)
新潮电子 (8)
北京日报 (7)
楚天金报 (6)
上虞日报 (6)
舟山晚报 (6)
新闻晚报 (6)
北京青年报 (6)
宁波晚报 (6)
南方都市报 (6)
温州商报 (6)
安徽商报 (6)
解放日报 (5)
书法报 (5)
中国艺术报 (5)
今日常山 (5)
青年报 (5)
中国戏剧 (5)
长江日报 (5)
宁波大众 (5)
东南商报 (5)
株洲日报 (5)
名作欣赏 (5)
上海文汇报 (4)
台州商报 (4)
南湖晚报 (4)
慈溪日报 (4)
江南晚报 (4)
武汉晨报 (4)
南京日报 (4)
今日临安 (4)
海宁日报 (4)
湖州日报 (4)
今晚报 (4)
华兴时报 (4)
金华日报 (4)
成都日报 (4)
今日新昌 (4)
北京晚报 (4)
深圳商报 (4)
今日开化 (4)
天天新报 (4)
新快报 (4)
新消息报 (4)
大江晚报 (4)
绍兴师专学报 (4)
珠海特区报 (4)
江海晚报 (3)
贵阳日报 (3)
福州晚报 (3)
银川晚报 (3)
新三门 (3)
人民日报海外版 (3)
中国档案报 (3)
通辽日报 (3)
天津日报 (3)
京江晚报 (3)
今日路桥 (3)
京华时报 (3)
安吉新闻 (3)
衢州日报 (3)
西部商报 (3)
皖江晚报 (3)
泰安日报 (3)
扬子晚报 (3)
北京晨报 (3)
嘉兴日报嘉善版 (3)
今日龙游 (3)
每日新报 (3)
晶报 (3)
西部时报 (3)
清远日报 (3)
半岛都市报 (3)
台州日报 (3)
武汉晚报 (3)
成都商报 (3)
今日浙江 (3)
中国钢笔书法 (3)
扬州晚报 (3)
新京报 (3)
文汇报 (3)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
南国早报 (3)
萧山日报 (3)
沂蒙晚报 (3)
绵阳晚报 (3)
西安晚报 (3)
楚天都市报 (3)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3)
人民政协报 (2)
沈阳日报 (2)
株洲晚报 (2)
山西晚报 (2)
保定晚报 (2)
晋江经济报 (2)
新民晚报美国版 (2)
大河报 (2)
绍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2)
山西日报 (2)
经济晚报 (2)
海峡都市报 (2)
平原晚报 (2)
文学报 (2)
處州晚报 (2)
东南快报 (2)
南京晨报 (2)
松江报 (2)
黄山日报 (2)
市场报 (2)
今日江山 (2)
常州晚报 (2)
青岛晚报 (2)
上海商报 (2)
德清新闻 (2)
今日洞头 (2)
鄞州日报 (2)
南通日报 (2)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2)
南方日报 (2)
中国文物报 (2)
中国商报 (2)
新商报 (2)
中国旅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浙江法制报 (2)
深圳特区报 (2)
音乐周报 (2)
每日商报 (2)
河北日报 (2)
洛阳晚报 (2)
石家庄日报 (2)
劳动报 (2)
宿迁日报 (2)
牛城晚报 (2)
科技鑫报 (2)
甘肃日报 (2)
华东新闻 (2)
西江日报 (2)
都市晨报 (2)
泰州晚报 (2)
湖南工人报 (2)
辽沈晚报铁岭版 (2)
今日婺城 (2)
文摘报 (2)
陇南日报 (2)
盐城晚报 (2)
九江日报 (2)
姑苏晚报 (2)
福州日报 (2)
番禺日报 (2)
郑州晚报 (2)
中华诗词 (2)
新闻爱好者 (2)
东方艺术 (2)
天津中学生 (2)
国学 (2)
无锡日报 (2)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
文学与人生 (2)
文化交流 (2)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
宁波报 (2)
济南时报 (2)
平凉日报 (2)
滕州日报 (2)
城乡导报 (2)
现代生活报 (2)
汕头日报 (2)
惠州日报 (2)
衡阳晚报 (2)
纺织服装周刊 (2)
淄博日报 (2)
中国书画 (2)
书法 (2)
故宫旬刊 (2)
东南文化 (2)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
企业家日报 (1)
中国建设报 (1)
湖南日报 (1)
赣东都市 (1)
中国妇女报 (1)
青年之声 (1)
中国科学报 (1)
贵州都市报 (1)
汕头特区晚报 (1)
东江时报 (1)
中国食品报 (1)
红山晚报 (1)
南昌航空大学报 (1)
中国水利报 (1)
浔阳晚报 (1)
铁岭日报 (1)
申江服务导报 (1)
苏州日报 (1)
报刊文摘 (1)
太行晚报 (1)
浦东时报 (1)
泰山晚报 (1)
三峡晚报 (1)
国家电网报 (1)
榆林日报 (1)
延安日报 (1)
国际金融报 (1)
检察日报 (1)
台州晚报 (1)
镇江日报 (1)
兰州日报 (1)
河北青年报 (1)
扬州日报 (1)
今日拱墅 (1)
华夏酒报 (1)
武进日报 (1)
新闻晨报 (1)
东南早报 (1)
农村大众 (1)
内蒙古晨报 (1)
大同日报 (1)
三晋都市报 (1)
竞报 (1)
上海老年报 (1)
常州日报 (1)
金陵晚报 (1)
新侨报 (1)
邯郸晚报 (1)
大公报 (1)
羊城晚报 (1)
辽沈晚报 (1)
鹰潭日报 (1)
当代商报 (1)
国际航空报 (1)
宁夏日报 (1)
今日椒江 (1)
劳动午报 (1)
济南日报 (1)
上海证券报 (1)
郑州日报 (1)
鄂东晚报 (1)
新余日报 (1)
广安日报 (1)
大连法制报 (1)
21世纪经济报道 (1)
湖北日报 (1)
长春晚报 (1)
巢湖晨刊 (1)
新疆都市报 (1)
凉山日报 (1)
无锡商报 (1)
周口晚报 (1)
吉林日报 (1)
淇河晨报 (1)
临沂日报 (1)
华西都市报 (1)
新晨报 (1)
广州日报 (1)
北京商报 (1)
济宁晚报 (1)
长安大学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兰州晚报 (1)
中国经济时报 (1)
大庆晚报 (1)
定西日报 (1)
湄洲日报 (1)
安顺日报 (1)
皖北晨刊 (1)
都市时报 (1)
包头晚报 (1)
珠江晚报 (1)
上海财经大学报 (1)
黄海晨刊 (1)
燕赵都市报 (1)
今日德清 (1)
太仓日报 (1)
中国民航报 (1)
安徽日报农村版 (1)
解放军报 (1)
京九晚报 (1)
德周刊 (1)
行报 (1)
梧州日报 (1)
闽西日报 (1)
揭阳日报 (1)
青海日报 (1)
邯郸日报 (1)
天水晚报 (1)
今日镇海 (1)
泰州日报 (1)
开封日报 (1)
大众日报 (1)
鲁南晨刊 (1)
三湘都市报 (1)
临汾日报晚报版 (1)
重庆晨报 (1)
四川日报 (1)
都市周报 (1)
今日武义 (1)
东莞时报 (1)
经济日报 (1)
浙中新报 (1)
散文·海外版 (1)
焦作日报 (1)
今日岱山 (1)
今日普陀 (1)
义乌商报 (1)
富阳日报 (1)
天台报 (1)
新松阳 (1)
西湖报 (1)
黄石日报 (1)
浙江工人日报 (1)
新乡日报 (1)
保定日报 (1)
合肥晚报 (1)
江城日报 (1)
杭州师范大学 (1)
大连日报 (1)
科教新报 (1)
中国经营报 (1)
嘉兴日报平湖版 (1)
南阳晚报 (1)
新疆经济报 (1)
鲁中晨报 (1)
半岛晨报 (1)
今日临海 (1)
中国青年报 (1)
鄂州日报 (1)
吐鲁番日报 (1)
鄞州日报, (1)
侨报 (1)
宿迁晚报 (1)
上海音乐学院 (1)
看世界 (1)
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
文史春秋 (1)
克拉玛依日报 (1)
绵阳日报 (1)
梅州日报 (1)
神州 (1)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1)
中华书画家 (1)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1)
天水日报 (1)
国土绿化 (1)
戏剧之家 (1)
抚州师专学报 (1)
中国花卉报 (1)
武汉大学报 (1)
室内设计与装修 (1)
美苑 (1)
农业考古 (1)
语文学习 (1)
永康日报 (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1)
扬州时报 (1)
鲁迅研究动态 (1)
肉类工业 (1)
茶.健康天地 (1)
椰城 (1)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
江门文艺 (1)
意林(原创版) (1)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1)
中国纺织 (1)
印染 (1)
农机推广与安全 (1)
浙江经济 (1)
少年月刊 (1)
上海艺术家 (1)
宁波通讯 (1)
中国.城乡桥 (1)
中国地市报人 (1)
法制博览 (1)
书法赏评 (1)
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 (1)
泰山医学院报 (1)
公关世界(上半月) (1)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1)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1)
少年文艺(中旬版) (1)
上海博物馆集刊 (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1)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1)
中国绿色画报 (1)
文学教育 (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外文化交流 (1)
文物 (1)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1)
颂雅风(艺术月刊) (1)
少年文艺(写作版) (1)
语文知识 (1)
辽宁教育 (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中国收藏 (1)
科学与文化 (1)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1)
初中生世界 (1)
中华遗产 (1)
南国红豆 (1)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1)
古今谈 (1)
西湖 (1)
北京:人民出版社 (1)
青岛早报 (1)
百姓生活 (1)
中医药文化 (1)
长三角 (1)
作文周刊(高一版) (1)
甘肃教育 (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1)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 (1)
正中书局 (1)
阅读与写作 (1)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1)
少年月刊(B版) (1)
楼市 (1)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中国研究生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
中学语文(教师版) (1)
史学集刊 (1)
文学教育(下半月) (1)
语文教学之友 (1)
语文教学与研究 (1)
收藏 (1)
中国集体经济 (1)
第二课堂(高中版) (1)
艺术市场 (1)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1)
北京:中华书局 (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
滇池 (1)
现代班组 (1)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 (1)
中州今古 (1)
福建纸业信息 (1)
中老年健康 (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1)
人口与经济 (1)
企业标准化 (1)
书法之友 (1)
农村实用技术 (1)
文史杂志 (1)
小资CHIC!ELEGANCE (1)
剧本 (1)
中国民间文化 (1)
马鞍山日报 (1)
江西日报 (1)
东岳论丛 (1)
燕赵晚报 (1)
美术观察 (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出版社 (1)
古建园林技术 (1)
新晚报 (1)
船山学刊 (1)
紫禁城 (1)
中山大学报 (1)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
上海辞书出版社 (1)
小星星(作文100分) (1)
兰台世界 (1)
南宁晚报 (1)
南国今报 (1)
金华晚报 (1)
淮北晨刊 (1)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
茂名晚报 (1)
周口日报 (1)
现代快报 (1)
书法研究 (1)
石嘴山日报 (1)
生活报 (1)
科教导刊 (1)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
今日中国(中文版) (1)
信息时报 (1)
中华书道 (1)
东海文艺出版社 (1)
经贸实践 (1)
鲁迅研究月刊 (1)
江淮晨报 (1)
小百科 (1)
上海:学林出版社 (1)
美与时代·下 (1)
文献 (1)
北京:学苑出版社 (1)
素质教育博览 (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
苏州大学出版社 (1)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1)
人民法院报 (1)
相关搜索词
[3图]王健徜徉在越剧的诗情画意中
作者: 方赛群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记者方赛群 越剧,是桐庐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王健,是当下桐庐越剧的“台柱子”。原先任杭越二团书记、团长的她,如今又担任起了新角色:新成立的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在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越剧舞台上,她主演过几十部大戏。曾获奖无数,如2007年她在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
全文:

记者方赛群

越剧,是桐庐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王健,是当下桐庐越剧的“台柱子”。原先任杭越二团书记、团长的她,如今又担任起了新角色:新成立的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在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越剧舞台上,她主演过几十部大戏。曾获奖无数,如2007年她在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展演中,成功晋级全国15强,最终荣获“最具潜力奖”;2010年她凭着《花溪情歌》中的出色表现,被评为国家“十佳越剧演员”。

20多年来,她给越剧观众流下了一个又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还有她与桐庐越剧那份不离不弃的“缘”。有人说,她就是当下桐庐越剧的“老宅长女”。

前不久,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健,带领全团将一台新编越剧大戏《春江奇缘》推上了素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称的上海逸夫舞台。当年由单仰萍主演的《春江月》等好戏,正是从这儿开始唱红的,此后还有两部戏被拍为电影。可以说,这个剧场记录下了桐庐越剧曾经的鼎盛与辉煌,而此番由王健主演的《春江奇缘》,则是桐庐越剧与大上海阔别20年后的“强势回归”。

令人振奋的是:“重返大上海”虽然戏是新戏,人也是新人,但老戏迷们对桐庐越剧的钟爱之情却是不减当年,尤其是对“王派花旦”王健,新老戏迷们更是赞美有加:“这花旦扮相俊,唱功好,身段美,全身都是戏!她的戏阿拉老喜欢看,演得老好格!”

上海越剧戏迷不仅懂戏,而且“捧戏”不遗余力。有人统计过,在《春江奇缘》重场戏中,王健每唱一句,戏迷们就鼓掌,一个核心唱段下来,竟然给了60余次掌声!演出结束时,王健谢幕4次,观众们还是不让“下台”。有很多新老戏迷涌到台前,争先恐后地要与她及其他主要演员们合影留念。面对热情如火的上海老戏迷,王健动情地说了这么一句:“我为桐庐越剧感到骄傲!”

在生命的花季,她与桐庐越剧相遇。翩然如蝶的水袖,委婉柔美的唱腔,行云流水般的台步,成为她的青春主色调。她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粉墨春秋”。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属于戏曲舞台的独特风景,王健当年没想到,自己今生会成为“景中人”。

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健,是横村镇柳岩村人。少女时期与越剧牵手的经历,是她人生中最富冲击力的记忆。1992年,王健还是横村镇原龙伏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那回原杭越二团艺训班在全县小学挑选越剧“苗子”,爱唱爱跳、长相清秀的她,也没有和父母商量,抱着“好玩”的心态与几位同学一起去参加面试,结果竟然被选上了,成为原杭越二团第三届艺训班学生。那年她14岁。艺训班的老师根据她自身的特点安排她攻旦角,并学习王派唱腔。

在懵懵懂懂间,王健开启了她的艺术生涯,每天早上,当她往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学校读书时,她和艺训班的小姐妹们早就起来练功、吊嗓子、学习“手眼身法步”了。为了练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艺训班的老师常常十遍八遍地教她们。这让她早早就体会到了“台上一现,台下十年”这话的真实含义。

慢慢地,她喜爱上了越剧。她在艺训班的学习成绩很好,一招一式虽然免不了稚嫩,但却呈现出一种大气。1993年她正式进入原杭越二团,成为剧团的一名小演员,当时谢群英等大师姐还在剧团,她在用心为她们“配戏”的过程中潜心学戏,进步特别快。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15岁那年,当时剧团正在温州农村演《红丝错》,当时由于演花旦的演员请产假,女主角一时空缺,剧团领导就选中她顶上去演女主角。要知道花旦是一出戏的“大梁”,而为她配戏的都是老演员,其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通过一番突击排练,她就上台演出了。

王健至今不能忘怀第一次当女主角的滋味。人们常说“红花还须绿叶捧”可当晚的情景却是“红花捧绿叶”。舞台上老演员们尽心尽力“烘托”她,使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发挥得相当不错。台下的观众们甚至不知道当晚那出热热闹闹的好戏,是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担纲领衔的,照样看得很“过瘾”。

那回演出,让她悟出了许多做人和做戏的道理,胆子也壮了许多,学戏更认真了,就连平时难得回家一次,她也必定带上录音机,边干家务边收听越剧唱腔。在舞台上,她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哪怕一个小角色,也要演出其“精气神”。她牢牢记着艺训班老师说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越剧大赛中,某昆剧团演《十五贯》,剧中演“娄阿鼠”的老演员第一次出场,没有一句唱腔,只凭一个过场,就把一个游手好闲、惯于偷鸡摸狗的配角“娄阿鼠”演活了。这位老演员因此获得了众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这个真实的小故事让王健明白,世界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她认认真真当配角多年,那年她在新编大戏《残情》中,虽然演的是一名只有四句唱腔的小角色,但却十分出彩,最后获得二等奖。评委们对她的表演给予的评价是:虽然是配角,但很有戏!

“嫩竹扁担”挑起了大梁。无论是驰骋沙场的杨排风,还是柔情万种的孟丽君,她演起来都是游刃有余。那获得的一个个奖项,已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重要标识。一棵小草,在长满“大树”的森林中悄悄成长。

18岁那年,王健担任大戏《杨排风》中的女主角。这是一出文武戏,要求演员“唱做念打”俱佳,这对她是个极大的挑战。排练其间正是大热天,她身穿厚重的“大靠”,手舞双棍排练,每天几乎都浸泡在汗水中过日子。她实在吃不消时也痛哭过,也闹过情绪,但从不打“退堂鼓”,她始终以一股子冲劲投入艰苦的排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凭着一出《杨排风》崭露头角。舞台上,她把杨排风这个宋代奇女子的内心波澜和出色武功,表现得活灵活现,把剧情渲染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从此之后,王健真正“入戏”了,慢慢地成长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她扮相俊美,唱腔纯朴,擅长塑造各种类型的舞台形象,曾主演过《春江月》、《桐江雨》、《双轿接亲》、《美人鱼》、《春江奇缘》、《花溪情歌》等二十多个剧目。舞台上的她身材修长身姿袅娜,不仅扮演花旦像一朵风姿绰约的海棠,光彩夺目,而且在《孟丽君》的《书房会》一场戏中,她小生扮相也十分英俊潇洒。

她是王派花旦,为了更好地把握厚重、空灵的王派唱腔和优美婉约的王派表演,2000年她自费到上海,在王文娟的亲传弟子单仰萍家中住了一个星期,后来又得到了王文娟老师的亲手指点。老艺术家的大气沉潜、平易近人的风范,给她留下极其深刻的印像。她不仅学老艺术家的戏,学她们做人,更学她们献身艺术的精神。

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岁月的沉淀,她的演技日益上升。

《红楼梦》中的《黛玉焚稿》一段折子戏,是王派花旦的“当家戏”,王健演的林黛玉,那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仿佛是从骨子里往外散发……连她自己都说,有了生活底蕴后,每一回演林黛玉都有新知,眼中的一股清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她游走于一个个传奇的角色中,《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杨排风》中的杨排风、《春江月》中的柳明月……戏中有瑰丽的爱情传奇,那些美丽善良的女性角色,给了她一次次美好的体验,自己的人生也不断丰满起来。一个个角色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不知不觉成为她思想和灵魂的一部分。虽然小小年纪就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赞美,但她并未沾沾自得,而是始终如一地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进步。

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她在舞台上塑造形象游刃有余,各种荣誉也是接踵而至:1994年杭州市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青年演员奖;1997年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青年演员奖、浙江省戏曲教学大赛个人剧目一等奖;2001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表演一等奖;2007年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展演最具潜力奖;2010年在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上,她凭着在新编越剧大戏《花溪情歌》中的出色表演,被评为“中国十佳越剧演员”。

她有过“振翅高飞”的机会,她也有过心神不定的时刻,但她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并与剧团全体同仁一道,以原创大戏《花溪情歌》打了一场翻身仗!

“人才流动”,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常态,但却让桐庐越剧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折翅之痛”。几十年来,每一次“台柱子”的离去,都让桐庐越剧犹如遭受一次地震。对此王健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她到剧团这20多年中,谢群英、陈雪萍走了;杨蕴萍、周金花等调走了;与她同届小戏班出来的姐妹也纷纷离去:演花旦的梅秀文走了,演小生的刘志霞走了,演老旦的黄荣娟也走了……

不知不觉间,当年艺训班的“小丫头”王健,被推到了第一线。

2009年,她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剧团的党支部书记。而此时也正是剧团最难的时候:国际“金融海啸”来袭,竟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越剧演出市场,也带来了阵阵寒意。

原来,温州等地的农村,是桐庐越剧演出市场的“根据地”。在当地,看戏基本上都由企业老板来“包场”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地不少民营企业都倒闭了,其余的工厂也都为自身的生存担忧,哪有心思做公益?因此桐庐越剧的演出市场竟然萎缩了70%!

剧团苦撑着过日子,虽然她也有“振翅高飞”的机会,那“挖角”的民间剧团,开出的工资更是高得离谱,她也有过心神不定的时刻,但恰如戏中的“落魄才子,风骨犹在”,最终她还是选择“留”。她话说得很简单:“不知为什么,我对剧团的感情很深……”

2010年,桐庐越剧完成了一次沉默二十年后的“大爆发”。

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将于当年年底鸣锣开幕。

对杭越二团来说,“省戏剧节”四个字,是辉煌的标志,更是痛苦的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团在全国戏剧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在浙江省一、二、三、五、七届戏剧节上连连夺冠,单仰萍、谢群英等一批越剧新秀因此脱颖而出。可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桐庐越剧却淡出了省戏剧节,其境遇恰似戏中的“落第才子”……

为了重振雄风,剧团书记王健、剧团团长仇有根在上级领导重视和支持下,决心来一次艰苦拼搏,争取重返浙江省戏剧节!剧团领导班子把“排大戏”,作为提高剧团知名度,推动剧团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来对待。缺资金、缺剧本、缺导演、缺名角,但杭越二团惟独不缺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全团上下一次次“破冰而行”!

《花溪情歌》是一个讲述爱情、亲情、友情和人情的民间传奇故事。王健在剧中扮演坚守爱情、深明大义的兰花姑娘。虽说她对此类角色的把握可说驾轻就熟,可她却像初学戏者一般一句一句“啃”台词,一点一点深入地琢磨角色的内心……

当年5月,《花溪情歌》首次在桐庐剧院公演,仿佛上世纪八十年代剧团“满台珍珠”情景重现,演出中竟然出现了久违的“一票难求”的情形。精湛的演出,赢得家乡父老一阵比一阵更热烈的掌声;6月10日,该剧在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广新局等共同组织举办的第五届“西湖之春”艺术节暨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中,在来自全市13个文艺团体推出的19台参加汇演的优秀剧节目中完美胜出,一举夺得大奖。评委老师们更是兴奋:“想不到杭越二团又排出了如此精彩的大戏,这简真太令人惊喜了!”

当年10月,这部原创大戏在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上获得优秀演出奖;当年12月,该剧被入选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并获得优秀剧目奖。

《花溪情歌》为桐庐越剧打了一个翻身仗,王健个人也收获极大:在该剧中,她的音乐更美,音色处理更佳,丹田之气运用更纯熟,表演的角色更细腻。她因此获得了国家“十佳”演员奖!

舞台上的她,塑造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舞台下的她,常为剧团的生计焦头烂额。她也有过许多困顿迷惘的时刻,但始终不变的是对桐庐越剧的坚守。

2012年,桐庐越剧经历了新一轮嬗变。当年7月,杭越二团改制成为桐庐越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王健出任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新时期桐庐越剧的“当家人”,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二十多年来,只专注于自己艺术进步的王健,如今不得不为剧团的生计操心了。她担负着剧团生存与发展的重任,要拓展演出市场,要考虑人员的稳定性,如年轻女演员恋爱结婚生子等因素,还要考虑台词、舞美、灯光、服装……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走上剧团领导岗位的王健,虽然在舞台上依然光彩夺目,但在舞台下却常有焦头烂额的时候。“我每月最担心的是剧团的工资发不发得出……”不过,压力即动力,王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剧团同仁的支持下,很快适应了新解色。

在她的带领下,剧团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自主参与我县文化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在内部管理机制上,采取有利于激发越剧传承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剧团出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日益向好的态势。

2013年4月,在王健的带领下,桐庐越剧在沉潜二十余年后“重返大上海”:越剧大戏《春江奇缘》登上“远东第一大剧场”——上海逸夫舞台。令人欣喜的是,这出过去一直在农村演出的老戏,经过重新包装和演员们的成功演绎后,竟然在大上海好评如潮。王健的笑容很灿烂,神情中分明多了一份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记者感言

坚守,是人生

的一种大境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采访越剧演员王健的过程中,笔者脑海中不知不觉涌现出这句古代的经典诗句。

越剧有百年历史,越剧明星灿若星河。最为令人敬仰的是袁雪芬面对旧社会“白色恐怖”改编鲁迅名作《祥林嫂》的大勇气,以及推动越剧改革的大气魄。正由于先驱们忘我地追求、拼搏与坚守,越剧这个原先的乡野“地笃班”,才有今日的辉煌!

与越剧先辈们相比,王健确实只能算小小的“苔花”,但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桐庐越剧的守望和担当,却也与越剧先辈的精神一脉相承。二十年的历练,她由桐庐农村的一个小姑娘,成为桐庐越剧新时期的“当家人”,成为“国家越剧十佳演员”,这期间她面对的各种挑战、考验甚至诱惑,恐怕也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的。

桐庐是越剧人才的摇篮,虽然是小戏台,旧戏装,却先后培养出了五名“梅花奖”得主。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劫波”,但桐庐越剧人才依旧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是无数桐庐越剧人坚守的结果,体现的也正是勇于学牡丹开的“苔花”精神。

“理想的大钟,要用力才能撞响”。这是王健的艺术人生以及桐庐越剧事业的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虽说在“追梦”的路上,明浪暗礁依然在前方,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总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因为,生活不会老去,梦想也不会老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