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777)
期刊 (619)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社会生活 (1397)
按年份分组
2015 (3)
2014 (29)
2013 (126)
2012 (138)
2011 (188)
2010 (141)
2009 (148)
2008 (167)
2007 (86)
2006 (37)
2005 (25)
2004 (15)
2003 (13)
2002 (19)
2001 (16)
2000 (13)
1999 (23)
1998 (20)
1997 (12)
1996 (18)
1995 (19)
1994 (15)
1993 (10)
1992 (6)
1991 (13)
1990 (8)
1989 (9)
1988 (5)
1987 (9)
1986 (12)
1985 (15)
1984 (5)
1983 (12)
1982 (2)
1981 (8)
1980 (3)
1979 (3)
1978 (1)
1977 (1)
1956 (1)
1955 (1)
1948 (1)
1947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279)
天天商报 (220)
绍兴日报 (126)
绍兴县报 (71)
野草 (16)
今日浙江 (15)
中国酒 (13)
钱江晚报 (12)
鲁迅研究月刊 (11)
浙江档案杂志 (10)
荣宝斋 (10)
绍兴师专学报 (9)
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7)
艺术沙龙 (7)
长三角 (7)
都市快报 (7)
戏文 (6)
青少年书法 (6)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6)
中国集体经济 (5)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瞭望 (5)
美食 (5)
烹调知识 (5)
食品与生活 (5)
中国食品 (5)
杭州日报 (5)
上海鲁迅研究 (4)
文史杂志 (4)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
语文教学与研究 (4)
文史知识 (4)
浙江画报 (4)
文化交流 (4)
雨花 (4)
鲁迅研究动态 (4)
今日早报 (4)
宁波日报 (4)
农业考古 (3)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3)
领导文萃 (3)
浙江学刊 (3)
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3)
浙江人大 (3)
纪实 (3)
语文天地 (3)
食品与健康 (3)
浙江经济杂志 (3)
时代潮 (3)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3)
民主 (3)
新文学史料 (3)
中国书画 (3)
语文教学通讯 (3)
寻根 (3)
风景名胜 (3)
浙江日报 (3)
世界遗产 (2)
股市动态分析 (2)
旅游时代 (2)
文史博览 (2)
浙江档案 (2)
文史天地 (2)
旅游 (2)
养生月刊 (2)
绿色中国 (2)
航空港 (2)
阅读与写作 (2)
广告大观(综合版) (2)
语文知识 (2)
秘书之友 (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美术杂志 (2)
景德镇陶瓷 (2)
写作 (2)
国学杂志 (2)
黄梅戏艺术 (2)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
每周电脑报 (2)
大众商务 (2)
中国乡镇企业 (2)
曲艺 (2)
钟山风雨 (2)
现代营销(经营版) (2)
浙江林业 (2)
文学界(专辑版) (2)
博览群书 (2)
消费指南 (2)
江苏政协 (2)
学习与思考 (2)
书屋 (2)
文史精华 (2)
上海调味品 (2)
了望 (2)
文献 (2)
中医药临床杂志 (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
小学生时代 (2)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2)
语文月刊 (2)
中国地方志 (2)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2)
上海采风 (2)
沪港经济 (2)
新美术 (2)
浙中新报 (2)
台州晚报 (2)
新民晚报 (2)
农村信息报 (2)
市场报 (2)
上海文汇报 (2)
今日新昌 (2)
绍兴 +环境 (1)
传媒评论 (1)
文学教育(上) (1)
东西南北 (1)
新疆画报 (1)
中学语文 (1)
饮食科学 (1)
文学港 (1)
中国经济信息 (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
资源与人居环境 (1)
记者观察 (1)
北京文学 (1)
学习博览 (1)
党史纵横 (1)
回族文学 (1)
参花 (1)
意林(原创版) (1)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1)
江南 (1)
北京纪事 (1)
电网与清洁能源 (1)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1)
浙江电化教育 (1)
当代电视 (1)
人民黄河 (1)
北京观察 (1)
宁夏画报(生活版) (1)
蒲松龄研究 (1)
法制资讯 (1)
现代中文学刊 (1)
蜜蜂杂志 (1)
档案春秋 (1)
图书馆杂志 (1)
中华戏曲 (1)
城市地理 (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1)
书法 (1)
湖北招生考试 (1)
绿叶 (1)
两岸关系 (1)
杂文月刊(选刊版) (1)
涉世之初 (1)
商周刊 (1)
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1)
北方文学 (1)
辅导员 (1)
农电管理 (1)
上海集邮 (1)
中外文摘 (1)
历史教学(中学版) (1)
政府法制 (1)
科技传播 (1)
长江文艺 (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1)
学问 (1)
金融博览 (1)
视听纵横 (1)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
文学自由谈 (1)
新语文学习·高中 (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烹调知识·原创版 (1)
中文自修 (1)
当代学生 (1)
楼市 (1)
新闻天地(上半月刊) (1)
中国执业药师 (1)
茶.健康天地 (1)
海燕 (1)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1)
海内与海外 (1)
中国经济快讯 (1)
中国文化遗产 (1)
中国保险 (1)
紫禁城 (1)
陶瓷科学与艺术 (1)
中文自学指导 (1)
文教资料(初中版) (1)
文博 (1)
中国民族 (1)
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 (1)
观察与思考 (1)
中国防伪 (1)
新作文(初中版) (1)
政工研究动态 (1)
鸭绿江(上半月) (1)
创业者 (1)
百姓生活 (1)
家教博览 (1)
党史博采 (1)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高一年级) (1)
孩子天地 (1)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1)
企业研究 (1)
南京晓荘学院学报 (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读书杂志 (1)
档案管理 (1)
东南文化 (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今日中国(中文版) (1)
福建金融 (1)
高压电器 (1)
图书馆学刊 (1)
公关世界 (1)
中外企业家 (1)
浙江金融 (1)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
工业技术经济 (1)
名作欣赏 (1)
学术论坛 (1)
上海中医药杂志 (1)
安徽教育 (1)
中国经贸导刊 (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
新闻知识 (1)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
汉语学习 (1)
现代商贸工业 (1)
中国水产 (1)
师范教育 (1)
湘潮 (1)
电影新作 (1)
江苏教育 (1)
城市质量监督 (1)
教师博览 (1)
棋艺(象棋版) (1)
语文世界(初中版) (1)
科学24小时 (1)
当代人 (1)
老年人 (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学海 (1)
中国旅游 (1)
新文化史料 (1)
殷都学刊 (1)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党史天地 (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家庭教育 (1)
教师之友(小学版) (1)
大江周刊 (1)
朔方 (1)
祝您健康 (1)
航海杂志 (1)
装饰 (1)
诗刊 (1)
吉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清明 (1)
中华魂 (1)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散文 (1)
出版广角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世纪行 (1)
中国作家 (1)
中国音乐 (1)
中医药学报 (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国档案 (1)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国美术馆 (1)
短篇小说(原创版) (1)
陶瓷研究 (1)
天下美食 (1)
文史参考 (1)
旅游纵览 (1)
快乐阅读 (1)
湖南农业 (1)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1)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1)
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版) (1)
竞争力 (1)
新课程(教师版) (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长城 (1)
当代江西 (1)
中国校园文学 (1)
农民文摘 (1)
翠苑 (1)
同舟共进 (1)
兰台世界 (1)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1)
青年记者 (1)
老友 (1)
群言 (1)
人才开发杂志 (1)
帕米尔 (1)
读书文摘 (1)
苏州杂志 (1)
滇池 (1)
纺织服装周刊 (1)
图书情报论坛 (1)
证券导刊 (1)
杂文选刊(下旬版) (1)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1)
小学生创新作文 (1)
世纪 (1)
语文新圃 (1)
散文百家 (1)
精品(健康) (1)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1)
民间传奇故事 (1)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1)
江西农业科技 (1)
城市住宅 (1)
初中生 (1)
医药世界 (1)
共产党人 (1)
文物 (1)
台声 (1)
统一论坛 (1)
黄河文学 (1)
东方养生 (1)
躬耕 (1)
散文诗世界 (1)
现代营销 (1)
绿色大世界 (1)
新青年(朋友版) (1)
中药材 (1)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1)
书法之友 (1)
中华文化画报 (1)
中国酿造 (1)
中医药学刊 (1)
中医杂志 (1)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
茶叶通讯 (1)
大美术 (1)
度假旅游 (1)
福建文学 (1)
国际市场 (1)
中国钢笔书法 (1)
中学政史地(初中地理) (1)
中国新闻周刊 (1)
法律与生活 (1)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1)
小读者 (1)
今日中国论坛 (1)
体育文化导刊 (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科学中国人 (1)
学生之友(初中版) (1)
中国科技翻译 (1)
幼儿教育 (1)
上海教育科研 (1)
前进论坛 (1)
厦门大学学报 (1)
党建 (1)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
中国商人 (1)
教育评论 (1)
故宫博物院院刊 (1)
浙江国土资源 (1)
山西老年 (1)
地球 (1)
思维与智慧 (1)
中国医院院长 (1)
规划师 (1)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辞书研究 (1)
江南论坛 (1)
花木盆景 (1)
散文(海外版) (1)
敦煌学辑刊 (1)
中学生理科月刊 (1)
河北日报 (1)
现代金报 (1)
上虞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都市周报 (1)
大庆晚报 (1)
郑州晚报 (1)
深圳晚报 (1)
京华时报 (1)
西部时报 (1)
上饶晚报 (1)
上海商报 (1)
今日嵊州 (1)
大庆日报 (1)
城市假日 (1)
潮州日报 (1)
江南游报 (1)
衢州晚报 (1)
中国商报 (1)
鄞州日报 (1)
深圳特区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经济参考报 (1)
今日德清 (1)
大江晚报 (1)
宁波晨报 (1)
侨报 (1)
南湖晚报 (1)
解放日报 (1)
北方新报 (1)
吴江日报 (1)
今日嵊州报 (1)
相关搜索词
[5图]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昨天走了 ●他曾说:“我也是绍兴人,和绍兴是有血肉相连的关系的;血液里面有绍兴的情结,绍兴的一切生活浓缩在血液里面”  ●绍兴魅力城市竞选,他担任形象大使,身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的他喜欢吃家乡食堂饭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昨天,工作人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整理周海婴的照片。 2008年10月19日,周海婴摄影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 2008年10月19日,周海婴摄影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 2003年10月,周海婴在中国绍兴首届鲁迅文化艺术节上。 回忆周海婴先生。 周海婴逝世 记者从广电总局获悉,鲁迅
全文:

昨天,工作人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整理周海婴的照片。

2008年10月19日,周海婴摄影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

2008年10月19日,周海婴摄影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

2003年10月,周海婴在中国绍兴首届鲁迅文化艺术节上。

回忆周海婴先生。

周海婴逝世

记者从广电总局获悉,鲁迅之子、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海婴,因病于7日5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线电专家,是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海婴生前还担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顾问等,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周海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4月11日11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据新华社)

A.人已逝

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昨天上午9点57分,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陈勤的手机里收到一条短信:“周老已于凌晨5点36分逝世。享年81岁。”短信的发送人显示为“周令飞”。

这或许是绍兴人最早获悉周海婴先生去世的信息。不过随着昨天中午前后各大门户网站及微博先后发布“周海婴去世”的确切消息后,许多绍兴人便知道绍兴失去了一位名人,同时也失去了一位绍兴人的朋友。

直到昨天下午接受媒体集体采访,陈勤依然心情沉重,“他是我们纪念馆的名誉馆长,一直以来对我们都很关心。”陈勤说,周海婴到纪念馆来的时候,总是喜欢在纪念馆的食堂里吃饭,和纪念馆员工用便餐,而不愿意到饭店里吃饭,他说“这样才有家的感觉”。“他总是那么和蔼、慈祥,几乎和每个纪念馆员工都能聊家常,所以今天听到这个噩耗,可以说全体员工都怀着很沉痛的心情。”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了周海婴的长子周令飞。电话中,周令飞显然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表示今天不能接受采访。但听说是绍兴的媒体,还是简短地说了一些。

周令飞表示,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按照计划,今年9月25日,社会各界就准备在绍兴举行一个隆重的纪念活动,主题已经确定好了,是“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虽然周老(他这样称呼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但大家还是希望他能够看到这一纪念盛会,可惜现在不能了。

问到周海婴去世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遗嘱时,周令飞连说“没有”,因为周海婴在去世前已经长期处在昏迷状态中。但是,周令飞认为,如果说周海婴最后会对家乡父老说点什么的话,那就是希望绍兴把今年9月这个活动举办好,这是他的一大心愿。

B.绍兴缘

故乡情结渗入血液

记者了解到,为表达对周海婴名誉馆长的怀念,从昨天开始,鲁迅纪念馆的讲解员在讲解鲁迅故里相关景点时,加进周海婴的相关生平介绍以及他作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对宣传鲁迅做的种种贡献。

陈勤告诉记者,周海婴为弘扬鲁迅精神到处奔走,尤其注重在未成年人中发扬光大鲁迅的“立人”观念;同时,他为了故乡的发展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绍兴有什么大事发生,他肯定要第一时间去了解;绍兴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他几乎是有求必应的,而且往往亲自前去。去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之前,鲁迅文学奖在绍兴颁奖的那两届,周海婴都是欣然前来绍兴颁奖;去年的那一届,得知他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颁奖,其实熟悉他的为人的人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周海婴肯定是病得不轻,要不然,他怎么会不来?

2004年,绍兴竞选“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的时候,周海婴上中央电视台为绍兴当起了城市推介的形象大使。当时,他开门见山动情地说,“因为我父亲是绍兴人,我也是绍兴人,我们和绍兴是有血肉相连的关系的;血液里面有绍兴的情结,绍兴的一切生活浓缩在血液里面。”

周海婴身兼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地鲁迅纪念馆的名誉馆长以及两所鲁迅中学的名誉校长以及其他顾问等职务,但绍兴的资深鲁研专家都表示,他对自己的家乡毕竟还是有“偏心”的。他近年来努力在促成全国很多鲁迅纪念馆等纪念鲁迅、研究鲁迅的单位之间的互相联络,从而共同举行一些原先不可能做到的有意义的活动。最典型的事例便是经周海婴努力促成的开展于2008年兰亭书法节期间的“京沪绍馆藏鲁迅手迹精品展”,那些从未公开过的国宝级鲁迅手迹让人们大开眼界。

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表示,周海婴晚年在“还原鲁迅”的工作上也作了很多的努力,做讲座、写文章。周海婴在迎来自己八十大寿的时候,还不忘在鲁迅逝世72周年纪念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他的父亲——推出了“镜匣人间——周海婴80摄影展”。周海婴平时对人亲切、态度温和,但对恶搞鲁迅的行为却很较真。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告诉记者,周海婴常说,用鲁迅的品牌创造经济效益他并不反对,他反对的是恶意地或者低俗地去做。本报今年就曾报道,对全国多地出现靠恶搞鲁迅或其相关文化内容,以及借此为臭豆腐做广告,周海婴父子致函给各级相关单位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不了情

为了家乡不遗余力

对家乡的事,关心有加

周海婴是鲁迅中学的名誉校长,对鲁迅中学一直关心有加。现任绍兴鲁迅中学校长许吉安与周海婴有过许多联系。

记得绍兴鲁迅中学为了在校园里立一尊鲁迅雕像,曾经将雕像模型寄给周海婴看,老人对书生模样的鲁迅非常满意,认为反映了鲁迅真实的一面。当绍兴鲁迅中学准备设立鲁迅纪念室时,老人提了不少建议,现在纪念室里的百草园模型、三味书屋模型,就是按照周海婴的建议设立起来的。

这两年,周海婴身体不是很好,出门不便,但仍然经常委托儿子周令飞到鲁迅中学来看看,开开讲座,延续与鲁迅中学的情谊,这让鲁迅中学师生员工非常感动。

每次到北京出差,许吉安有空总要到周海婴家去拜访。最近一次去时,周海婴还送给许吉安两本书,都是鲁迅的散文集,但想不到周海婴这么快走了,这两本散文集成了周海婴给许吉安的最后纪念。

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老馆长裘士雄与周海婴有长期的交往。昨天中午,当周海婴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省内外的各路记者便直奔他而来,以至于他的小孙子也趁机不睡午觉了。

说起周海婴,裘士雄认为他对绍兴的贡献很大。譬如对绍兴鲁迅纪念馆,周海婴一直非常支持这里的工作,长期担任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各种活动能够出席的尽量前来出席,从来不提什么要求。此外,绍兴鲁迅中学初办的时候,想请他当名誉校长,柯岩鲁镇办起来时,请他担任名誉镇长,裘士雄都做过牵线搭桥工作,感觉周海婴对家乡事业非常热心,乐于承担。

周海婴曾答应给我作序

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刘家思老家江西,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正是冲着鲁迅,2004年他从外地调入绍兴文理学院工作。2005年,他承担了一个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题目就是《鲁迅戏剧论稿》。在自己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初稿很快就完成。这一年,他在广东一次鲁迅研讨会上遇到周令飞,讲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表达了希望周海婴作序的愿望。当时,周令飞同意给他传话。第二年,即2006年,在绍兴文理学院举办的一次鲁迅研讨会上,再次遇上周令飞。这时,周令飞告诉刘家思,周海婴得知他的研究方向后非常感兴趣,表示愿意作序。刘家思在感动之余,觉得自己这本书需要完善一下,希望再写一篇“鲁迅形象在影视剧中的传播”,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

正当刘家思准备动手写的时候,刘家思接到了一个国家级研究课题,研究方向是曹禺的戏剧研究。2007年又接到省里的一个科研项目,是关于刘大白的研究。由于这两个课题时间比较紧,他不得不暂时放下了“鲁迅戏剧论稿”中最后一部分的研究工作,一拖就拖到现在。正打算在这之后腾出时间再回头来写鲁迅,可惜周海婴走了。

刘家思认为,周海婴去世,自己失去一篇序当然是小事。但是,周海婴跟鲁迅之间有血脉传承关系,对传播鲁迅精神和文化而言他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的离世,对整个鲁研界来说,当然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D.哀与思

绍兴人眼里的周海婴

“一个诚实坦率的人”

周海婴为人诚实、坦率,这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老馆长裘士雄的另一个印象。记得编《绍兴市志》时,裘士雄写完“鲁迅”条目后,寄给周海婴看。其中有一句原来是这么写的“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结婚”,周海婴看后表示,“还是按妈妈的说法,是‘同居’。”裘士雄认为,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同居”改为“结婚”,似乎更体面一些。但是,周海婴的态度,反映了实事求是的一面。

坦率还反映在不同观点的争议上。在有关“鲁迅”是否可以注册商标的问题上,周海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倒未尝不可,但裘士雄认为这是不可以的,双方曾就此有比较坦率而直接的意见交流。尽管观点不一,却并不妨碍两人的友谊。

对鲁迅研究方面,周海婴自己直接参与的不多。但裘士雄感到,周海婴一直在为鲁研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特别是晚年成立鲁迅研究基金、鲁迅文化发展中心,都是为鲁迅研究创造条件。

“努力还原历史本真”

对于周海婴的去世,绍兴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朱振国直到记者采访时才知道,当时他非常惊讶,也非常痛惜。

在朱振国眼里,周海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这从他的《我与鲁迅70年》这本书中看得出来。”朱振国这样说。朱振国认为,作为鲁迅的儿子,在这本书中他没有自我夸饰的东西,讲得非常客观真实,还原了历史的本真,并且也揭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为鲁迅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让朱振国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许广平在文革中的做法,这本书描述得非常客观,没有掩饰什么,但讲得又让人很容易理解。作为鲁迅的儿子,能够写到这样的地步,朱振国认为非常不容易,继承了鲁迅耿直的性格特点。

“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没有架子”

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的颁奖典礼上,有一幕让观众印象颇深,鲁迅之子和“闰土”之孙章贵会面,两人热情拥抱后,周海婴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俩已经认识51年了,已经半个世纪多了。”这一幕如今在章贵心中印象至深……

章贵与周海婴初次相见,那是1956年的事了。“当时是全国隆重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主要的仪式是在上海,那个时候许广平还在,在她的提议下,鲁迅的亲属都顺道来绍兴看一下鲁迅的故乡。于是就有了第一次见面,“那个时候,我们还都是年轻人,具体的谈话已经记不太清了,但印象中周海婴很客气,一点都没有什么架子。后来来往就多了。”章贵说,周海婴工作很认真,“他对鲁迅文化传播这件事做得是很勤的。”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闰土原型是章运水,而章贵则是章运水的孙子。绍兴鲁迅纪念馆筹建之初,章贵就被绍兴有关人士从30公里外的农村请到城里,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从一位普通的农民逐渐成为一位鲁迅文化的研究者。

闰土叫鲁迅“迅哥儿”;现实生活中,比周海婴小4岁的章贵觉得周海婴对他也像哥哥一样,非常客气。他到北京去拜访周海婴时,周海婴总是待他如家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的颁奖典礼上,章贵有点怯场,也是周海婴大哥帮他圆了场。

在章贵的印象中,周海婴从年轻到年老一直是瘦高个,“和他来往了这么多年,没听过他有什么慢性病啥的,虽然身子比较单薄,但一直很健朗,所以听到他去世的消息还是比较意外。”章贵说,虽然他也注意到最近两年周海婴好像比较少“出来”,但他是直到几个月前才确切得知周海婴身体不大好,卧床了。

■网友追思

“借春”:周海婴逝世了,还记得他小的时候和鲁迅说“明朝会”的任性,还记得他说凳子上有个钉子的仔细,还记得他吃鱼丸时说的不新鲜,还记得鲁迅说他是“小坏蛋儿”,还记得鲁迅逝世时他穿新衣服在人群中穿梭。81岁,鲁迅也过世75年了,现在,他们一家团聚了。

“casekid”:很小的时候就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那时不太懂其中的含义。上初中后又读了一遍鲁迅全集,虽时过境迁,但文章中给我的力量,使我一路走来。缅怀鲁迅先生,纪念海婴先生。 

“林静925”:周海婴先生去世了。深深哀悼!我曾于2004年秋与他在鲁迅先生纪念活动中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是报社新人,他和蔼地询问我的供职单位,鼓励年轻人在新闻行业努力前行。平易近人的长者,愿您在天堂走好!

“谢文心”:人生无常。每当有人去世,我都想起《纪念刘和珍君》里鲁迅引用陶潜的那句: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

“小刺猬TA爹哋”:周海婴先生走了,这个可爱的老娃娃,多次在关于鲁迅书本的插图里读到他。也许会唤起我们的回忆和纪念,他以及他的父亲,但最好的纪念莫过于读鲁迅的文字。

“幸福的小孟婆”:很多年前买了周海婴先生的一本《我与鲁迅70年》,这本书至今还珍藏,纪念!

“菲雅L”:周海婴去陪鲁迅了。绍兴的那弯月色是否今夜无比凄婉?

“十月风”:上月去绍兴的时候一帮朋友还谈起周海婴,这个消息有点突然。

“一天一万年”:一路走好!!!记得我读鲁迅中学时,他来过,我见过他。

(见习记者 王索妮 整理)

本版撰文 首席记者 孙 壮

记者 俞朝盈

本版摄影 首席记者 袁 云

见习记者 王索妮

[1图]网络文学没有最终进入“鲁奖”,但对“鲁奖”的关注却已经遍布网络; “鲁奖”引发前所未有的各界关注,鲁迅故乡的聚光灯更亮—— 绍兴人吃“鲁迅饭”吃了很多年“鲁奖”如何开启一个新思路?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记者 汤桂平 见习记者 胡安娜 当绍兴与“鲁迅文学奖”相遇,绍兴不仅成为了一个颁奖的舞台,更得到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一次展示,对绍兴而言,作为鲁迅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绍兴人需要认真做好其中文章。”许多业内人士说。 “鲁迅文学奖”提升绍兴关注度 这两天在网上,关于绍
全文:

□记者 汤桂平 见习记者 胡安娜

当绍兴与“鲁迅文学奖”相遇,绍兴不仅成为了一个颁奖的舞台,更得到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一次展示,对绍兴而言,作为鲁迅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绍兴人需要认真做好其中文章。”许多业内人士说。

“鲁迅文学奖”提升绍兴关注度

这两天在网上,关于绍兴的帖子都特别热,原因就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作家、网民和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引来一场对绍兴的高度关注。

“绍兴办了第六届世界合唱赛,了不起!”《诗选刊》主编、此次“鲁奖”诗歌终评委员会评委郁葱就因参加此次颁奖而再一次认识了绍兴,并用“典雅、安静”来形容绍兴。当然,他的这一认识也因为他的“微博”而被“粉丝”群关注。

“十多年前,我到绍兴参加一次会议。今天因为‘鲁奖’再次来到绍兴,发现这个城市似乎变大了,而且欣欣向荣。绍兴不光经济发达,也十分注重文化,我很向往这里,到这里有点‘寻根’的意味。”报告文学终评委员会评委丁临一说。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此次“鲁奖”诗歌初评委员会评委蒋登科认为“鲁奖”和绍兴很“登对”。他说,借颁奖来到绍兴,能到鲁迅的故乡走一走感觉很幸福。绍兴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人都很懂礼节。“经过的煤气工人看到我们在拍照,会停下来先让我们拍完,再骑着小车离开;鲁迅故里里边写字的民间书法家也会和我们探讨文学……在被市场经济包围的社会环境下,在绍兴却到处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真的很难得。”

“‘鲁迅文学奖’可以提升绍兴的知名度和文化韵味。”评委林洪亮说,鲁迅享誉海内外,“鲁奖”自然也就成了绍兴宣传自己的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绍兴。他感触颇深地说,此次“鲁奖”的社会关注度比以往几届都要高,除了作家协会会员可以发表意见外,这次还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讨论,由此吸引了更多网民的关注。

文化名城、经济强市与“鲁奖”相遇

一座文化名城与“鲁奖”相遇,激情碰撞带来的是一场心灵洗礼。

“绍兴有幸再次成为中国文化浪潮中最闪亮的地方,作为绍兴人的我很振奋。” 昨天晚上,盛典开始前,网友“贝贝妈”吃完饭就趴在电脑前了。零距离接触“鲁奖”,让她觉得受益匪浅。

咸亨酒店是此次“鲁奖”所有获奖人员的下榻酒店,该酒店从几个月前就开始精心布置安排接待工作了。借此机会,坐落于鲁迅广场的”咸亨文化柱“也揭开了神秘面纱。“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咸亨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要让这些“鲁奖”名人记住绍兴。“‘鲁奖’对于我们而言首先是一次机遇,不在于经济效益的多少。”有关负责人说,围绕本次颁奖典礼“鲁迅”、“文学”和“绍兴”的主题,从客房布置到嘉宾服务方案,无处不体现“鲁迅情怀”和“绍兴元素”,酒店这样做就是要打造“鲁迅之家”的感觉。

在绍兴,忙碌的不光是“咸亨人”。一直吃“鲁迅饭”的孔乙己土特产店这两天的打烊时间又稍稍晚了些。“这些天出来逛的游客还是蛮多的。”特产店老板娘用笑颜表达这份欣喜。

“绍兴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举办这样一场颁奖盛典,对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形象、美誉度等的提升都有一定作用。”绍兴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徐东波说,以鲁迅命名的文学奖是对绍兴的一种激励,可以重新唤起对文学的热情,关注鲁迅,关注文学,从而延续鲁迅文化精神。作为一个鲁迅故乡人,他对此很期待。

名人经济重在“文化内涵”

“绍兴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学家,但当代文学艺术和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绍兴人要思考的还有很多。”徐东波说,作为鲁迅文学奖颁奖地,绍兴人要做的还有很多。

业内人士说,绍兴人吃“鲁迅饭”吃了很多年,可这几年却似乎吃得没那么“香”了。“和书法节、祭禹一样,‘鲁奖’颁奖典礼也应该是一种节会经济。”咸亨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吃“鲁迅饭”,从“守吃”到“挖吃”,再到现在如何更丰富,他们也在探索“后续”,比如如何练好“内功”,依托“鲁奖”这个节会品牌打响自己的品牌。

实际上,借“鲁奖”契机更好地吃好“鲁迅饭”,早在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期间,绍兴人就开始了思索。在“鲁奖”作品受关注后,有绍兴文化人士曾经想过争取获奖作品全集的出版权,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绍兴作为“颁奖城市”的品牌效应,更多地集聚名人资源。“作为永久颁奖地,以后是否可以借品牌打品牌,比如设立场地和展馆来展示每届颁奖典礼的成果,或者开发相关商品或作品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看得到、买得到。”我市一位旅游界业内人士说,“绍兴有许多名人,其实可以通过鲁迅带动更多的名人,发展‘名人经济’。”

“‘鲁奖’颁奖不能只是一个落脚点。”对于“鲁奖”带给绍兴的关注度,绍兴博物馆副馆长钱小良说,“鲁奖”对绍兴城市的影响力,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节会本身,而应更多地关注人性和社会各层面。因此,做好做深“鲁迅研究”这篇文章,他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吃透鲁迅精神本身。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对于这个观点,“鲁奖”资深责编修晓林也认为,绍兴是文化名城,鲁迅文学奖可以提升绍兴的文化品牌,让绍兴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绍兴不光经济上要发展,更要在文化层面上有所提高。

[1图]西瓜遭遇“膨大增甜门”后,绍兴人买瓜谨慎了 1万公斤一车瓜过去半天就能卖光现在两天也卖不完 绍兴市场上温岭瓜占了大头,暂未发现产自江苏、陕西的西瓜 专家表示:浙江目前的气候条件,种植西瓜不需要膨大增甜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见习记者 王薇 文 王索妮 摄 前不久,江苏一位瓜农的40亩西瓜相继“爆炸”,经鉴定是瓜农使用“膨大增甜剂”所致。一时间,“膨大增甜剂”成了议论最多的话题。虽然日前中国农科院专家通过权威媒体表示,西瓜膨大剂不危害人体健康,然而作为夏季最畅销的水果,今年的西瓜显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全文:,跟过去没法比。原来他们从山东拉一车1万公斤的西瓜,不出半天就卖光了,现在两天也卖不完。 “目前绍兴本地产的西瓜还没有大量上市,本来应该是生意最好做的时候,没想到今年的生意这么难。”市场里的另一位
[1图]一场意外车祸,让他们失去了一位亲人 捐出两肾一肝,至少为3个人带来幸福昨天,这位45岁的新绍兴人成为我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家人慎重考虑作出了痛苦而郑重的决定,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动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昨天,亲人们再看他最后一眼。(记者 吕锋 摄) 捐出两肾一肝,至少为3个人带来幸福 昨天,这位45岁的新绍兴人成为我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家人慎重考虑作出了痛苦而郑重的决定,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动 详见05版·特别报道
全文:

昨天,亲人们再看他最后一眼。(记者 吕锋 摄)

捐出两肾一肝,至少为3个人带来幸福

昨天,这位45岁的新绍兴人成为我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家人慎重考虑作出了痛苦而郑重的决定,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动

详见05版·特别报道

这个“十一”,“商家之战”升级为“商圈之战” 市区商贸三足鼎立,谁是赢家? 老商圈:商场固定打烊时间根本关不了门,库存的商品根本不够卖的 新商圈:绍兴人舍得花钱消费,在这里想找停车位太难了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核心提示:去百货店密集的市区解放路“血拼”,还是去家电卖场和专卖店集中的中兴路“淘宝”,在往年的“十一”黄金周,没有第三个选择。今年“十一”,市区多了一个迪荡商圈,绍兴的商战似乎从商家之争上演为商圈之争。 解放路、中兴路、迪荡,三个商圈三足鼎立,对于商战硝烟弥漫的“十一”黄金周而言,竞争自不必说,
全文:工作人员说,原来准备的库存根本不够用,他们紧急从义乌又调了一批货速运到绍兴。 “销售很不错,到商场固定的打烊时间,根本关不了门。”国商大厦副总孙鹏说,10月1日,商场到晚上11点才关门,销售收入至少增长
绍兴人掌“帅印”的中国女排一亮相就将“很绍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礼服绍兴造!今后,这批特殊的绍兴服装将借女排姑娘的比赛向世界“宣传”绍兴如何让姑娘们穿得更加“铿锵”设计方还出重金向全国诚征“金点子”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记者 阮宝夫 商报讯 以顽强拼搏精神享誉体坛的中国女排,历来都是运动赛场上的焦点。如今已领得2012年奥运会入场券的女排姑娘们,不久就将代表祖国出征伦敦奥运会,她们身上穿的也颇受关注。记者昨日获悉,为中国女排制造“礼服”的重任落在了绍兴县一企业身上。为了让女排姑娘穿得更加靓丽,该
全文:

□记者 阮宝夫

商报讯 以顽强拼搏精神享誉体坛的中国女排,历来都是运动赛场上的焦点。如今已领得2012年奥运会入场券的女排姑娘们,不久就将代表祖国出征伦敦奥运会,她们身上穿的也颇受关注。记者昨日获悉,为中国女排制造“礼服”的重任落在了绍兴县一企业身上。为了让女排姑娘穿得更加靓丽,该公司更是不惜出重金向全国诚征设计“金点子”。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一直是一支世界强队。近年来,由于青黄不接等状况,中国女排的大赛成绩不甚理想。而在俞觉敏接手之后,女排姑娘们经过了短暂调整后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各类比赛成绩夺人眼球,特别是上个月在日本举办的2011年女排世界杯上获得季军,如愿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直通门票。 

绍兴县是一个“布”满全球的纺织大县,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是化纤面料的“世界工厂”。但“恨布不成衣”的产业格局,也成为当地政府和业界多年难解的心结。为了突破这样的产业格局,改变面料为人作嫁衣的尴尬,当地政府部门一直力争通过努力,让绍兴设计、制作的服饰也能与面料一样誉满全球。

中国女排此次与绍兴县“握手”,将伦敦奥运会上的礼服设计重任,交给绍兴县当地一家科创公司,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也是对绍兴企业设计能力的充分信任。接手设计工作的浙江意梦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苏芳说,当前,执掌中国女排的俞觉敏是绍兴人,加上公司设计实力不俗,双方一拍即合。

另据记者了解,为了精益求精,也为了让中国女排在赛场上穿得更加抢眼,意梦缘科技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诚征“金点子”,在服饰创意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是设计团队,也可加入中国女排礼服设计的创作队伍中来。“此次为中国女排量身设计专业服饰,要求既能体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又能体现东方女性的含蓄美。”王苏芳说,如果哪一个人或是团队有意参与,其主创的作品成为最终设计的主要元素,公司将给予重金奖励。

[3图]核心提示:不久前,一款SUV整车在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正式投产。从零部件生产到拥有整车生产能力,绍兴汽车制造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绍兴人自己造的这辆SUV什么样?什么时候可以与消费者见面?记者来到车辆的生产厂家一探究竟。 首款绍兴制造的SUV汽车在上虞正式下线 记者观察·绍兴造车梦,一个“转型升级”的实践样本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描述: 记者 袁晓玲 新闻现场 绍兴制造的第一辆整车SUV什么样? 紧凑型A级SUV车型 2011年,几乎所有的车商都发现SUV车型很好卖。或许正是看中了这样的市场前景,绍兴这家汽车生产商也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选择为SUV车型。 在浙江绿野汽
全文:约束的背景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11年1月至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