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263)
期刊 (17)
图书 (8)
学位论文 (2)
人物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59)
绍兴文化 (80)
经济发展 (34)
绍兴动态 (9)
绍兴名仕 (8)
社会生活 (1)
按年份分组
2015 (2)
2014 (178)
2013 (7)
2012 (11)
2011 (20)
2010 (12)
2009 (12)
2008 (11)
2007 (8)
2006 (5)
2005 (3)
2004 (4)
2002 (6)
2001 (3)
1997 (1)
1994 (1)
1993 (1)
1991 (1)
1990 (2)
1989 (2)
1988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95)
天天商报 (38)
绍兴日报 (35)
其它 (10)
绍兴县报 (4)
北京青年报 (4)
中国文化报 (3)
浙江经济杂志 (3)
信息日报 (2)
华夏酒报 (2)
绍兴文理学院报 (2)
福州晚报 (2)
今日早报 (2)
成都日报 (2)
今日嵊州报 (2)
京华时报 (2)
北京晨报 (2)
中外文化交流 (2)
上海戏剧 (2)
山东文艺出版社 (2)
光明日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今日桐庐 (1)
书法报 (1)
扬州时报 (1)
杭州日报 (1)
余姚日报 (1)
太原晚报 (1)
温州日报 (1)
东南快报 (1)
江海晚报 (1)
大众日报 (1)
瑞安日报 (1)
彭城晚报 (1)
鄂州日报 (1)
人民日报海外版 (1)
河南电力报 (1)
国家电网报 (1)
上海文汇报 (1)
申江服务导报 (1)
新闻晚报 (1)
东南商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中国信息报 (1)
浙江大学 (1)
佛山日报 (1)
南国都市报 (1)
北京晚报 (1)
上海法治报 (1)
天天新报 (1)
青年报 (1)
大河报 (1)
宁波晚报 (1)
新民晚报 (1)
武汉晚报 (1)
都市快报 (1)
常州日报 (1)
泰山晨刊 (1)
鄞州日报 (1)
今日路桥 (1)
都市晨报 (1)
宁波日报 (1)
楚天金报 (1)
成都商报 (1)
安徽商报 (1)
江南晚报 (1)
甘肃经济日报 (1)
今日嵊州 (1)
西安日报 (1)
台州日报 (1)
威海日报 (1)
苏州日报 (1)
都市晨刊 (1)
梧州日报 (1)
黄河口晚刊 (1)
烟台晚报 (1)
中医药学报 (1)
清华大学 (1)
法学杂志 (1)
中国科技论坛 (1)
中国勘察设计 (1)
上海采风 (1)
剧影月报 (1)
股市动态分析 (1)
收藏 (1)
宏观经济管理 (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城市金融 (1)
中央文献出版社 (1)
辽宁画报出版社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齐鲁书社 (1)
中国戏剧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中老年越剧周”活动举行浙江越剧团二次走进桐乡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见习记者 周 芸 本报讯8月28日至30日,“中老年越剧周”活动在市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将观众进场的“绊脚石”踢走,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25元超低票价,实现“文化惠民,让戏于民”。 活动特邀浙江省越剧团前来,这是自1989年以来,浙江省越剧团第二次相聚桐乡大舞台。
全文:

 

■见习记者 周 芸

本报讯8月28日至30日,“中老年越剧周”活动在市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将观众进场的“绊脚石”踢走,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25元超低票价,实现“文化惠民,让戏于民”。

活动特邀浙江省越剧团前来,这是自1989年以来,浙江省越剧团第二次相聚桐乡大舞台。

“演得真好啊!好久没看到过这种高水平的演出了。”73岁的李伯伯是标准的戏迷,连续看完两场演出的他直呼过瘾。不少越剧戏迷们也都被戏曲中如梦如幻的布景和经典的唱腔深深吸引。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演出,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寻求一种适合中老年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娱乐活动。同时,呼唤社会关注中老年人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更多、更便捷地融进中老年人的生活中去。还希望通过与浙江越剧团良好的合作,建立双方长期合作的信心,并为今后引进其他优秀的剧团和演出留下宝贵的经验。

[4图]“嘉善林妹妹”的越剧岁月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2010年4月10日晚上,她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旁,把频道锁定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等待着19时20分电视转播由徐玉兰、王文娟任艺术指导的越剧《红楼梦》(明星版)的演出实况。虽然此剧她已看过无数遍,剧中的每句台词、每个唱段她都滚瓜烂熟,但她仍然对此剧情有独钟!因为,当年她也曾在舞台上扮
全文:

2010年4月10日晚上,她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旁,把频道锁定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等待着19时20分电视转播由徐玉兰、王文娟任艺术指导的越剧《红楼梦》(明星版)的演出实况。虽然此剧她已看过无数遍,剧中的每句台词、每个唱段她都滚瓜烂熟,但她仍然对此剧情有独钟!因为,当年她也曾在舞台上扮演过林妹妹,她的扮相和演唱酷似王文娟,曾被杭嘉湖一带观众誉为“小王文娟”,又有人称她为“嘉善林妹妹”。

她,就是当年嘉善光明越剧团的头肩花旦——潘碧虹。

【壹】潘碧虹是在养父母的戏班长大的。

小时候的她,经常躲在幕侧看大人的演出,然后模仿大人的表演。耳濡目染,竟也能唱两下了。有时候,戏班人手不够,就会让她上台,扮个丫环,跑个龙套什么的。

到了1955年,潘碧虹所在的民间戏班“新艺”剧团,与另一个姐妹戏班“五星”剧团合并,在嘉善成立了“嘉善光明越剧团”,由嘉善县政府接管。

剧团成立的第一个戏是把当时轰动全国的昆剧《十五贯》改编成越剧。这是剧团第一次依据剧本排戏。剧团请来了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人员。十五岁的潘碧虹,第一次在戏中担任了女主角苏戍娟。男主角熊友兰则由刚从别的剧团调来的小生章爱华担任。从此,潘碧虹和章爱华成了嘉善光明越剧团的“黄金组合”。

由于在首部大戏中的出色表演,潘碧虹被县里推荐到杭州参加浙江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即浙江省艺校前身)进修半年。当时艺校的老师有“越剧皇后”之称的姚水娟,崭露头角的昆剧名旦沈世华等。在这些名师的指点下,潘碧虹勤奋好学,刻苦练功,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

1956年10月,嘉善光明越剧团排演了越剧《五姑娘》。《五姑娘》原是一首在江南水乡一带流传甚广的嘉善田歌,它以咏唱十二月花名的形式,叙述了贫苦青年徐阿天与富家小姐五姑娘的爱情悲剧。当时还是嘉善县西塘镇工人业余剧团业余作家的顾锡东将之改编成了越剧《五姑娘》,被浙江越剧团看中,决定由新成立的男女合演剧团——浙江越剧二团排练演出。嘉善光明越剧团为了参加嘉兴专区首届越剧、湖剧观摩演出大会,征得顾锡东同意后,也马上排练了此剧。

刚从省艺校学习归来的潘碧虹虽然在此剧中扮演配角二姑娘,但她在汇演中荣获了表演三等奖,得到奖章一枚。这是潘碧虹有生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奖。

【贰】1957年,光明越剧团接连排演了《洛神》和《冰娘惨史》两出古装越剧,潘碧虹均在剧中担任了女主角。

《洛神》改编自梅兰芳的京剧代表作,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创作蓝本。潘碧虹在剧中饰演“洛神”甄氏,这是一位气质高贵、柔情似水的女神,不同于越剧舞台上常见的古代妇女形象。潘碧虹在导演的精心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塑造。

《冰娘惨史》讲的是一出家庭悲剧,女主人公冰娘在新婚之夜遭人劫持,后又被人谋杀,抛尸荒野。冰娘父亲征战归来,夜过芦荡,冰娘飞尸告状。最后,冰娘的沉冤得以昭雪。潘碧虹饰演的冰娘,在剧中唱的是戚雅仙的戚派。戚派的特点就是悲悲戚戚,潘碧虹唱得非常动情,尤其在“出逃被杀”和“飞尸告状”两场戏中,唱、念、做都很吃重,潘碧虹表演得非常出色,观众都被她的表演所感染,为冰娘的悲惨命运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这两出戏不仅让嘉善观众从此记住了潘碧虹,而且剧团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

1958年起,为了响应党中央的文艺政策——文艺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光明越剧团创作、移植、改编了一系列现代越剧,如《向秀丽》、《鸡毛飞上天》、《红色的种子》、《锦绣水乡红柳飘》(后改名为《送瘟神》)等,潘碧虹均在剧中担任女主角。在传统古装剧中,潘碧虹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凄婉的古代美女的形象;在现代剧中,潘碧虹认真揣摩角色,刻苦排练,较好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创作。

1959年,18岁的潘碧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经组织批准,潘碧虹担任了光明越剧团副团长,分管政治思想工作。她也成为了当时浙江省演出系统最年轻的一位副团长。

担任领导职务的潘碧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这其间,她还主演了《金山战鼓》、《窦娥冤》、《狸猫换太子》、《豪姑塔》等剧,均受到观众的好评。

很快,潘碧虹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叁】1958年,上海越剧团把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搬上了越剧舞台。该剧唱词典雅,曲调优美,舞台华丽,服装漂亮!尤其是饰演贾宝玉的徐玉兰和饰演林黛玉的王文娟,扮相俊俏,表演传神,唱做俱佳!该剧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

当时,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一经上演,就被各地剧团纷纷搬演。但越剧《红楼梦》由于行当齐全,舞台综合艺术要求颇高,一般剧团很难仿效。

然而,光明越剧团的编导王跃庭却大胆提出:排练越剧《红楼梦》!这一决定又很快得到了当时县领导人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

20岁的潘碧虹非常幸运地接到了林黛玉的角色。她做梦也没想到,身为小剧团的演员,有一天也有机会排练这样一部舞台综合艺术要求如此之高的大型越剧,而且是扮演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

潘碧虹和剧团20多位主要演职人员,专程三赴上海观摩上海越剧团的演出。坐在台下的潘碧虹,非常专注地看着舞台上王文娟的精彩表演,把王文娟的每一个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都烂熟于心。回到旅馆后顾不上休息,经常对着录音机,听着从现场录制来的唱腔,一字一句地练唱。回到剧团后,每天刻苦排练。为了揣摩角色,她还看起了《红楼梦》原著,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平时她还看了不少古典故事的连环画,从中寻找古代美女的人物造型。

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越剧《红楼梦》终于在1961年底在嘉善舞台上展演了!

嘉善光明越剧团演出的越剧《红楼梦》,由于演员整体艺术功底不错,表演都很出色,尤其是潘碧虹扮演的林黛玉和章爱华扮演的贾宝玉,两人的扮相和唱腔,酷似王文娟和徐玉兰,故此剧一经上演,立即轰动嘉兴地区!

1962年3月到8月,经上级部门批准,嘉善光明越剧团走出嘉兴专区,先后到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巡演。每到一地,盛况空前!尤其是到了越剧之乡嵊县演出,这个出了姚水娟、袁雪芬、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等一大批越剧名角的地方,对嘉善光明越剧团演出的《红楼梦》非常喜欢!很多人为了买到戏票,天没亮就开始来排队。他们都盛赞:潘碧虹是“小王文娟”!章爱华是“小徐玉兰”!结果,此剧在嵊县连演了十九场,场场满座!一个县级小剧团,能在越剧之乡受到如此追捧,也实属不易!

由于天天演出,而且每次演出都很投入,林黛玉又是一个悲情角色,尤其是演到“黛玉焚稿”一场,几乎每次都是流着泪把戏演完的,让潘碧虹演得身心疲惫,有时连饭也吃不下。这下,整个人的神情就显得很虚弱。而大家却觉得,潘碧虹离角色更近了,更像林黛玉了。好在戏迷们的热情,常常让潘碧虹忘记了身体上的不适。在杭州演出谢幕时,很多大学生观众都会涌到台前来,纷纷要求签名留念。潘碧虹还收到了不少热情观众的来信,表示了对她的仰慕之情。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潘碧虹对自己在艺术上的付出感到由衷的欣慰!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浙江省内剧团在“文革”前演出越剧《红楼梦》全剧的,嘉善光明越剧团是仅有的一家!有意思的是,1988年2月25日,王文娟和徐玉兰首次到嘉善演出期间,当时的嘉善县长黄锡良为了让嘉善“林妹妹”与上海“林妹妹”见个面,特地安排了潘碧虹与王文娟的一次会面。当年虽然在上海同一个剧院里有过三次近距离的艺术交流,但一个在台上投入地演着,一个在台下默默地学着。事隔二十多年,两人终于面对面站到了一起!由于马上要演出,两人只在王文娟化装的时候交流了一下,但也算是成就了一段佳话!)

【肆】正当潘碧虹迎来越剧事业的黄金岁月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作为剧团的领导和业务尖子,潘碧虹很快成为众矢之的。团部贴满了“大字报”,潘碧虹一夜之间成了“文艺黑线的代表人物”、“混进党内的走资派”,大会批,小会斗,一家人被赶出了团部宿舍。潘碧虹的父亲害怕出事,把潘碧虹所有的日记本、艺校资料、剧照都偷偷烧毁了。

1969年底,嘉善光明越剧团宣布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嘉善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潘碧虹等一批老资格的剧团演职人员被勒令离开剧团,另外分配了工作。

潘碧虹被分配在魏塘镇一家水果店当营业员。

在水果店里,潘碧虹学会了用杆秤、削苹果、刨甘蔗……从光鲜亮丽的舞台到单调乏味的水果店,生活的反差是如此强烈!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1980年,县里决定恢复成立“嘉善越剧团”。当时已经在搞群众文化工作的潘碧虹回到了剧团。章爱华,这位深受嘉善观众欢迎的越剧小生,“文革”中被安排在大通集镇上的饮食店里端盘子,此时也回到了剧团。潘碧虹和章爱华这对黄金搭档,在离开舞台十五年后,重新在舞台上聚首了!

潘碧虹和章爱华复出后排演的第一出大戏就是《何文秀》。当时的嘉善县人民广播站播发了一篇潘碧虹和章爱华复出的报道。消息传出,嘉善人奔走相告,一票难求!首演这天,嘉善影剧院座无虚席!

幕布拉开后,首先出场的就是章爱华扮演的何文秀和潘碧虹扮演的王兰英。看到两位昔日的嘉善“明星”重新出现在舞台上,顿时,全场响起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潘碧虹和章爱华此时的心情也非常激动!阔别舞台十五年,观众还没有忘记她们!面对这样的场面,她们俩站在台上,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时竟唱不出声了。

之后几年,潘碧虹与老搭档章爱华、陆惠琴相继合演了一系列大型古装越剧,如《盘夫索夫》、《是我错》、《孔雀仙子》、《三看御妹》等。剧团到上海、江苏一带演出时,当地的老观众都还记得她们。他们称潘碧虹的演唱功力丝毫不减当年。有的外地戏迷知道潘碧虹当年的剧照都在文革中被烧毁后,把自己珍藏的当年潘碧虹赠送的剧照又回赠给潘碧虹。

不久,潘碧虹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这让潘碧虹有了一份真正回家的感觉!

正当潘碧虹满怀着艺术憧憬之时,她遇到了一个对演员来说致命的打击。

1983年春,她在一次演出化装后感到面部发痒,卸装后发现面部红肿,之后脸上出现色素沉着。她赶到上海文艺医院皮肤科检查,被确诊为油彩过敏。医生告诉她不能再化装了。这无疑给了潘碧虹当头一棒!一个戏剧演员不能化装,还做什么演员?想到自己从小学艺,好不容易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就遇上“文化大革命”。十五年后重上舞台,艺术感觉刚刚恢复,准备好好出演几个优秀角色,来报答广大喜爱她的观众,没想到会以这样的结局告别舞台。潘碧虹感到非常遗憾。

【伍】潘碧虹又重新回到了群众文化工作岗位上。

从小学艺的潘碧虹,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上过学。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潘碧虹在四十岁以后,先后报名参加了高中夜校和函授大学的学习。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她终于拿到了一纸“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群文专业”的毕业证书,后又取得了文化系统评定的中级职称。

1989年,她被选为嘉善县戏曲协会主席,负责全县的群众性戏曲辅导工作,直到退休。在此期间,她积极组织戏剧小品的排演和创作,自己也创作了很多戏剧小品,有的作品还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然而,离开了越剧舞台的潘碧虹,与越剧的缘分并没有就此中断。

当得知潘碧虹退休后,嘉善电大首先邀请她到学校开设的越剧兴趣班去辅导。接着,老年大学也找到她,聘请她到新开设的越剧班任教。

当得知潘碧虹任越剧班的老师后,很多退休的老戏迷都纷纷报名到老年大学学唱越剧。面对这些昔日戏迷的高涨热情,潘碧虹感到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又与越剧结缘了,虽然面对的是一群没有表演基础的老年人,但毕竟都是喜爱越剧的,大家年龄相仿,退休的生活不会寂寞了。担忧的是,越剧教学对她来说是一项新工作,特别是缺少现成的教材。为了给学员提供唱谱,她自己掏钱请人写谱,或去外地选购唱谱。

从一字一句教唱,再到一招一式演示,潘碧虹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几年下来,一群从无表演经验的戏迷,居然变成了又能唱又能演的戏曲演员了!学员们学得更起劲了,潘碧虹也越教越有信心了!

现在,这些老年大学越剧班的学员,经过潘碧虹老师几年的精心调教,戏唱得越来越好,戏瘾也越来越大。她们自己添置演戏行头,自发组织排练、演出,哪个社区、乡镇需要搞文化活动,她们都自告奋勇前去助兴。因此,越剧班学员,深受各社区和乡镇的欢迎,成了嘉善群众文化活动中非常活跃的一支生力军。看着一帮奶奶辈的人,又唱又跳,其乐融融,你无法不为她们的快乐所感染!

从小学唱越剧的潘碧虹,想不到自己在退休后,能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与越剧结缘。越剧似乎已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