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263)
期刊 (17)
图书 (8)
学位论文 (2)
人物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59)
绍兴文化 (80)
经济发展 (34)
绍兴动态 (9)
绍兴名仕 (8)
社会生活 (1)
按年份分组
2015 (2)
2014 (178)
2013 (7)
2012 (11)
2011 (20)
2010 (12)
2008 (11)
2007 (8)
2006 (5)
2005 (3)
2004 (4)
2002 (6)
2001 (3)
1997 (1)
1994 (1)
1993 (1)
1991 (1)
1990 (2)
1989 (2)
1988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95)
天天商报 (38)
绍兴日报 (35)
其它 (10)
绍兴县报 (4)
北京青年报 (4)
中国文化报 (3)
浙江经济杂志 (3)
信息日报 (2)
华夏酒报 (2)
绍兴文理学院报 (2)
福州晚报 (2)
今日早报 (2)
嘉兴日报 (2)
成都日报 (2)
今日嵊州报 (2)
京华时报 (2)
北京晨报 (2)
中外文化交流 (2)
上海戏剧 (2)
山东文艺出版社 (2)
光明日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今日桐庐 (1)
书法报 (1)
扬州时报 (1)
杭州日报 (1)
余姚日报 (1)
太原晚报 (1)
温州日报 (1)
东南快报 (1)
江海晚报 (1)
大众日报 (1)
瑞安日报 (1)
彭城晚报 (1)
鄂州日报 (1)
人民日报海外版 (1)
河南电力报 (1)
国家电网报 (1)
上海文汇报 (1)
申江服务导报 (1)
新闻晚报 (1)
东南商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中国信息报 (1)
浙江大学 (1)
佛山日报 (1)
南国都市报 (1)
北京晚报 (1)
上海法治报 (1)
天天新报 (1)
青年报 (1)
大河报 (1)
宁波晚报 (1)
新民晚报 (1)
武汉晚报 (1)
都市快报 (1)
常州日报 (1)
泰山晨刊 (1)
鄞州日报 (1)
今日路桥 (1)
都市晨报 (1)
宁波日报 (1)
楚天金报 (1)
成都商报 (1)
安徽商报 (1)
江南晚报 (1)
甘肃经济日报 (1)
今日嵊州 (1)
西安日报 (1)
台州日报 (1)
威海日报 (1)
苏州日报 (1)
都市晨刊 (1)
梧州日报 (1)
黄河口晚刊 (1)
烟台晚报 (1)
中医药学报 (1)
清华大学 (1)
法学杂志 (1)
中国科技论坛 (1)
中国勘察设计 (1)
上海采风 (1)
剧影月报 (1)
股市动态分析 (1)
收藏 (1)
宏观经济管理 (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城市金融 (1)
中央文献出版社 (1)
辽宁画报出版社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齐鲁书社 (1)
中国戏剧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范仲淹研究文集 5
作者: 张希清 范国强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范仲淹  989  1052  人物研究 
描述:范仲淹研究文集 5
质朴而不无清秀,粗犷却时见细腻
作者: 宋光祖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质朴  广播剧  电视剧  淮剧  越剧 
描述:乔谷凡是一位编剧多面手,写过淮剧、越剧、电视剧和广播剧等等,且各式品种都有佳作。不过,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淮剧创作上。自1961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上海淮剧团任专职编剧,直到1989年调离上淮,在
王羲之故居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
全文:的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书法碑廊等景点外,又修复了王氏故宅普照寺、王右军祠、五贤祠等景点。在普照寺大雄宝殿内恢复建设居于古“琅琊八景”之首的“普照夕阳”自然景观,新建了翰墨苑、曲水流觞、时晴茶室等景观。 图片注释: 图片1 :王羲之故居
越剧《陆游与唐琬》今晚首演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讯(记者赵斌卫昕)继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在成都掀起非遗节传统戏曲演出大幕,博得满堂喝彩后,又一重量级剧作将于今晚7∶30在锦城艺术宫盛大上演。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陆游与唐琬》将掀起诗意浪漫,白墙黛瓦、残荷疏竹、吴侬软语,婉转哀怨,清新的江南风格将令成都观众沉醉。 据了解,作为中国戏曲第二大
全文:

本报讯(记者赵斌卫昕)继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在成都掀起非遗节传统戏曲演出大幕,博得满堂喝彩后,又一重量级剧作将于今晚7∶30在锦城艺术宫盛大上演。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陆游与唐琬》将掀起诗意浪漫,白墙黛瓦、残荷疏竹、吴侬软语,婉转哀怨,清新的江南风格将令成都观众沉醉。 据了解,作为中国戏曲第二大剧种,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并于2006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陆游与唐琬》为新编历史剧,讲述了诗人陆游与唐琬凄婉的爱情故事。该剧为浙江已故编剧大师顾锡东的巅峰之作,著名越剧导演杨小青执导,最早创排于1989年。2003年,荣登首届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之列。该剧唱腔婉约,服装飘逸,音乐清丽,舞美简洁。此次应文化部邀约来蓉演出,“小百花”原生代、国家一级演员洪瑛携剧团“新生代”国家一级演员、文化表演奖获得者蔡浙飞和文化表演奖、白玉兰新人主角奖获得者章益清联袂登台,将为观众朋友精心奉上一台充满江南韵味的精品剧目。

越剧《陆游与唐琬》今晚首演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讯 (记者 赵斌 卫昕) 继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在成都掀起非遗节传统戏曲演出大幕,博得满堂喝彩后,又一重量级剧作将于今晚7∶30在锦城艺术宫盛大上演。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陆游与唐琬》将掀起诗意浪漫,白墙黛瓦、残荷疏竹、吴侬软语,婉转哀怨,清新的江南风格将令成都观众沉醉。 据了解,作为中国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赵斌 卫昕) 继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在成都掀起非遗节传统戏曲演出大幕,博得满堂喝彩后,又一重量级剧作将于今晚7∶30在锦城艺术宫盛大上演。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陆游与唐琬》将掀起诗意浪漫,白墙黛瓦、残荷疏竹、吴侬软语,婉转哀怨,清新的江南风格将令成都观众沉醉。

据了解,作为中国戏曲第二大剧种,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并于2006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陆游与唐琬》为新编历史剧,讲述了诗人陆游与唐琬凄婉的爱情故事。该剧为浙江已故编剧大师顾锡东的巅峰之作,著名越剧导演杨小青执导,最早创排于1989年。2003年,荣登首届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之列。该剧唱腔婉约,服装飘逸,音乐清丽,舞美简洁。此次应文化部邀约来蓉演出,“小百花”原生代、国家一级演员洪瑛携剧团“新生代”国家一级演员、文化表演奖获得者蔡浙飞和文化表演奖、白玉兰新人主角奖获得者章益清联袂登台,将为观众朋友精心奉上一台充满江南韵味的精品剧目。

越剧《红楼梦》将献演锡城
作者:暂无 来源:江南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讯 作为2009年吴文化节的开场大戏,经典版越剧《红楼梦》将于4月13日19:30在无锡人民大会堂上演,上海越剧院上世纪50年代末创作演出的越剧《红楼梦》,从徐玉兰、王文娟等这一代演员开始,至今已有五代演员相继演出此剧,是上海越剧院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的一个剧目,被称为“我国戏曲舞台上的一个
全文:本报讯 作为2009年吴文化节的开场大戏,经典版越剧《红楼梦》将于4月13日19:30在无锡人民大会堂上演,上海越剧院上世纪50年代末创作演出的越剧《红楼梦》,从徐玉兰、王文娟等这一代演员开始
“中老年越剧周”活动举行浙江越剧团二次走进桐乡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见习记者 周 芸 本报讯8月28日至30日,“中老年越剧周”活动在市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将观众进场的“绊脚石”踢走,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25元超低票价,实现“文化惠民,让戏于民”。 活动特邀浙江省越剧团前来,这是自1989年以来,浙江省越剧团第二次相聚桐乡大舞台。
全文:

 

■见习记者 周 芸

本报讯8月28日至30日,“中老年越剧周”活动在市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将观众进场的“绊脚石”踢走,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25元超低票价,实现“文化惠民,让戏于民”。

活动特邀浙江省越剧团前来,这是自1989年以来,浙江省越剧团第二次相聚桐乡大舞台。

“演得真好啊!好久没看到过这种高水平的演出了。”73岁的李伯伯是标准的戏迷,连续看完两场演出的他直呼过瘾。不少越剧戏迷们也都被戏曲中如梦如幻的布景和经典的唱腔深深吸引。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演出,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寻求一种适合中老年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娱乐活动。同时,呼唤社会关注中老年人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更多、更便捷地融进中老年人的生活中去。还希望通过与浙江越剧团良好的合作,建立双方长期合作的信心,并为今后引进其他优秀的剧团和演出留下宝贵的经验。

基于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的绍兴黄酒风味成分定量分析及其酒龄鉴别的研究
作者: 牛晓颖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绍兴黄酒  风味营养成分  酒龄  近红外 
描述:黄酒业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本研究是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于傅立叶变换近红外的绍兴黄酒中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指标定量,基酒酒龄1、2、3、4、5年陈定性鉴别)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七十载浓浓越剧情深深家乡意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讯(记者 李臻)“毕派越剧历经数十年发展依然充满生机,就像家乡宁波发展一样日新月异,让我非常激动。”昨日,“春韵轻音 再吐芬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从艺七十周年艺术研讨会在甬举行,纪念毕春芳从艺七十周年系列活动由此拉开序幕,83岁高龄的毕派创始人毕春芳回到家乡出席了活动,并接受记者专访。 当
全文:

本报讯(记者 李臻)“毕派越剧历经数十年发展依然充满生机,就像家乡宁波发展一样日新月异,让我非常激动。”昨日,“春韵轻音 再吐芬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从艺七十周年艺术研讨会在甬举行,纪念毕春芳从艺七十周年系列活动由此拉开序幕,83岁高龄的毕派创始人毕春芳回到家乡出席了活动,并接受记者专访。 当年观众背着铺盖来买票 庆祝活动由宁波戏剧家协会、江东区文联、鄞州区文联联合主办,来自全国数十名著名越剧艺术家、评论家以及毕派、戚派传人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专题发言。毕春芳老师现居上海,为了参加庆祝活动前天就回到宁波。年事已高的她走路都要旁人搀扶,但一说话口音中却是上海话中带着宁波腔:“我心情非常不平静,太激动了。我虽然从事越剧事业70年,自己年纪也很老了,但说到对越剧的贡献,却还是太少,宁波的家乡父老为我举行这样大的纪念活动,不但举行研讨会,还要出画册,举办折子戏专场,实在是太过盛情了。” 毕春芳出生于宁波,对家乡的情感一直没有变,她告诉记者:“我与宁波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我重返舞台后,再次来到宁波演出。我记得在慈溪演出时,观众们热情得不得了,甚至背着铺盖来排队买票,最后不得不规定凭一个户口簿买3张票。当时,我和戚雅仙都50多岁了,但看了这样的场景还是感动得不得了,更加希望能在舞台上把我们唱的戏让更多人看到。” 我要上台见见父老乡亲 此次回到宁波,毕春芳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变化巨大:“我小时候住在仇毕村,原来可是乡下,但现在仇毕村已经变成大城市了,乡下人都成了城里人,家乡的经济也很发达,看了这一幕幕,心里说不出的开心。我没什么好回报家乡父老的,这次回宁波,虽然我年纪太大了,自己上台唱戏已经力不从心,但我的弟子们还能为大家演唱毕派越剧,我还是要上台见见父老乡亲。” 说到毕派越剧的传承,毕春芳感慨地说:“这几年,我年纪太老了,惟一的希望就是能把自己毕生所得的艺术精华传承给后人。在毕派越剧的传承上,政府部门也非常关心,1989年,政府部门就专门请我和戚雅仙举行了个人演唱会,希望把毕派、戚派越剧传承下去,后来,越剧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毕派、看毕派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现在越剧团都走上了市场化演出的道路,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对毕派越剧冲击也很大,像排新戏成本过大、演出时间相对较少成了困扰越剧团的问题。据我了解,在宁波许多年轻人也喜欢毕派越剧,我想,毕派越剧还是大有希望的。”当听说这次回到家乡四代毕派弟子同台演唱受到宁波观众的追捧,专场演唱会门票已经一售而空时,毕春芳感动地说:“家乡的观众还是这样热情。”

明朗越剧吕瑞英举办专场演出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活红娘”吕瑞英为越坛注入明朗之风   □晚报记者 谢正宜报道 16岁时,她因一场彩排中出演的一个小配角被范瑞娟相中,带进东山越艺社,从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银心开始,到后来为夏梦看中并改编的《打金枝》,她为才子佳人的凄凄怨怨带来一缕明朗清风,也被公认为”红娘“的最佳代言人。近
全文:

 “活红娘”吕瑞英为越坛注入明朗之风

 

□晚报记者 谢正宜报道

16岁时,她因一场彩排中出演的一个小配角被范瑞娟相中,带进东山越艺社,从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银心开始,到后来为夏梦看中并改编的《打金枝》,她为才子佳人的凄凄怨怨带来一缕明朗清风,也被公认为”红娘“的最佳代言人。近七十载春秋,她当过派出所所长,也在越剧院办过三产酒家,内心却始终绵绵越韵不断。

如今,已是越剧艺术一派宗师的吕瑞英即将举办旦角流派艺术专场暨系列演出和研讨活动,本次系列活动将由4月21日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的越剧吕瑞英旦角流派艺术专场拉开序幕,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也将在18年后再握戏曲主持话筒。

近70年一人千面

18岁时,吕瑞英在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银心,崭露头角。 21岁,她首演代表作《打金枝》,获得华东戏曲汇演一等奖。该剧后来成为国家元首观看得最多的越剧作品,周总理甚至能熟背该剧。同年,她开始在《西厢记》中扮演红娘,后被誉为“活红娘“。

上世纪50年代中叶,吕瑞英和陈少春一起被誉为“金童玉女”。60年代初赴港演出,她的两部代表作《打金枝》、《三看御妹》被香港影星夏梦看中改编。上世纪60年代中叶,吕瑞英的两部电影筹拍——《天山雪莲》和《西厢记》,前者当时在青年观众中风靡一时,后者云集了尹桂芳、袁雪芬、张桂凤,但却都在开拍前一个月因故夭折。此后她举家迁往广东,在雷州半岛当上了机场派出所所长。

1978年,吕瑞英回到上海越剧院,投身男女合演,先后带出了史济华、赵志刚等优秀男演员。 1985年,她出任上海越剧院院长,顶着各种压力,创办文企联姻剧团、剧院三产酒家。1989年,她再次回到艺术创作第一线,演出全本《穆桂英》。

在近70年的艺术生涯中,吕瑞英创造了别具一格的 “吕派”旦角艺术,一改越剧偏重“哀怨”的风格,洋溢着清新明朗的气质。她讲究人物刻画,“一人千面”;在唱腔方面则以作曲家式的思维和追求坚持“一戏一腔”。

赵志刚、茅威涛联合主演

绚丽多姿的吕派艺术孕育了一批活跃在当代越剧舞台的优秀旦角演员,包括陈辉玲、黄依群、孙智君、吴素英、张永梅、赵海英、周妤俊等。

4月21日,“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可爱深红映浅红——越剧吕瑞英旦角流派艺术专场》演出将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上演,专场共由六个经典吕派折子戏组成,分别是《九斤姑娘》、《凄凉辽宫月》、《桃李梅》、《花中君子》、《西厢记》、《三夫人》,吕瑞英当年提携过的“弟弟”越剧王子赵志刚、著名越剧演员方亚芬、章瑞虹、张秋萍、许杰、章海灵等也纷纷请缨参与联合主演。而以吕瑞英“未入师门的学生”自称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则将与上海越剧院的张永梅合演 《西厢记·传书》。与吕瑞英有多年不解渊源的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此次友情跨刀,将吕派、民乐和交响乐三种音乐元素融合,专门谱写了一曲“吕派交响”作为专场主题音乐,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将担任专场的主持人,这距他上一次主持戏曲类专场演出已有18年之久。

此外,4月22日,“吕瑞英与上海越剧——吕派表演与音乐艺术研讨会”将于上海市剧协召开。4月23、24日,经典古装越剧《西厢记》将登陆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演出。 4月25、26日,明星版越剧《穆桂英》则将上演于艺海剧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