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263)
期刊 (17)
图书 (8)
学位论文 (2)
人物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59)
绍兴文化 (80)
经济发展 (34)
绍兴动态 (9)
绍兴名仕 (8)
社会生活 (1)
按年份分组
2015 (2)
2014 (178)
2013 (7)
2012 (11)
2011 (20)
2010 (12)
2009 (12)
2008 (11)
2007 (8)
2006 (5)
2005 (3)
2004 (4)
2002 (6)
2001 (3)
1997 (1)
1994 (1)
1993 (1)
1991 (1)
1990 (2)
1989 (2)
1988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95)
天天商报 (38)
绍兴日报 (35)
其它 (10)
绍兴县报 (4)
北京青年报 (4)
中国文化报 (3)
浙江经济杂志 (3)
信息日报 (2)
华夏酒报 (2)
绍兴文理学院报 (2)
福州晚报 (2)
今日早报 (2)
嘉兴日报 (2)
成都日报 (2)
今日嵊州报 (2)
京华时报 (2)
北京晨报 (2)
中外文化交流 (2)
上海戏剧 (2)
山东文艺出版社 (2)
光明日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今日桐庐 (1)
书法报 (1)
扬州时报 (1)
杭州日报 (1)
余姚日报 (1)
太原晚报 (1)
温州日报 (1)
东南快报 (1)
江海晚报 (1)
大众日报 (1)
瑞安日报 (1)
彭城晚报 (1)
鄂州日报 (1)
人民日报海外版 (1)
国家电网报 (1)
上海文汇报 (1)
申江服务导报 (1)
新闻晚报 (1)
东南商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中国信息报 (1)
浙江大学 (1)
佛山日报 (1)
南国都市报 (1)
北京晚报 (1)
上海法治报 (1)
天天新报 (1)
青年报 (1)
大河报 (1)
宁波晚报 (1)
新民晚报 (1)
武汉晚报 (1)
都市快报 (1)
常州日报 (1)
泰山晨刊 (1)
鄞州日报 (1)
今日路桥 (1)
都市晨报 (1)
宁波日报 (1)
楚天金报 (1)
成都商报 (1)
安徽商报 (1)
江南晚报 (1)
甘肃经济日报 (1)
今日嵊州 (1)
西安日报 (1)
台州日报 (1)
威海日报 (1)
苏州日报 (1)
都市晨刊 (1)
梧州日报 (1)
黄河口晚刊 (1)
烟台晚报 (1)
中医药学报 (1)
清华大学 (1)
法学杂志 (1)
中国科技论坛 (1)
中国勘察设计 (1)
上海采风 (1)
剧影月报 (1)
股市动态分析 (1)
收藏 (1)
宏观经济管理 (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城市金融 (1)
中央文献出版社 (1)
辽宁画报出版社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齐鲁书社 (1)
中国戏剧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3图]我的兰亭梦
作者: 乔桥  来源:河南电力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 乔桥,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现就职于焦作供电公司。 □ 乔桥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豫北平原的农村。父亲是我们家乡三里五村数得着的字写得好的人。村里的红白大事,都要邀请父亲到场;每逢春节,他写春联能一直
全文:

乔桥,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现就职于焦作供电公司。

□ 乔桥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豫北平原的农村。父亲是我们家乡三里五村数得着的字写得好的人。村里的红白大事,都要邀请父亲到场;每逢春节,他写春联能一直写到除夕之夜;谁家盖了新的门楼,也以请他题几个大字而自豪。父亲以一个农民头脑的单纯来理解书法:“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也是一个人的招牌,写得好了到处受人尊敬!”

他把书香门第的梦想,寄托给了我。于是,我从小就开始练字。当时,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那一双长期和农具打交道、长满老茧的双手,怎么就能够写出那么让人赏心悦目的汉字?!

劳动之余,县城旧书摊上那一本本发黄的、白底黑字、黑底白字的字帖,只要被父亲发现,他都会毫不迟疑地用不知在他身上揣了多长时间、浸满了汗水的零钞换回来。

儿时的故乡很落后,我们姊妹多,属于严重的缺粮户,练字的条件很艰难。首先是纸张的问题,那时,想找到一些报纸都很困难,甚至找不到可以拿水来练习的水泥地,就是用非常劣质的墨汁,也要对了水再用。父亲总是让我把已经正反两面全写废了的作业本再用一次。在外面,凡是他认为可以写字的废纸,他都要带回家来。甚至到废品收购站买来旧报纸,等我写完以后,再卖给废品收购站。即使纸张再不好,他也是不允许我胡写乱画的。

“字无百日功。”面对我的满纸涂鸦,他愤怒、他咆哮,他顿足长叹。粗壮的手掌经常毫不客气地掴向我的后脑勺。那开始的火辣辣而后钻心的疼痛,永远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在我10岁那年,我的书法作品挂在了县文化馆的展厅里,右下角赫然写着“一等奖”的字样。从此,我的梦想在黑白之间亦步亦趋,迢迢长路,漠漠时空里,我渐渐认识了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怀素和尚和米芾以及王羲之父子……

那是1986年的春天,我上了省书法家协会的函授班,学校通知说著名书法家张海和周俊杰两位老师在焦作规划设计院进行面授。父亲借了一辆自行车早早地带着我去了焦作。我在里面听课,父亲到处跑着给我找废纸,把设计院在院子里晒的图纸也给收到了废纸卷里,害得人家满世界地找,也害得我们爷儿俩被“隔离审查”到天黑才给放行,回到家已近半夜。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我便对父亲油然而生一种执著的尊重。

1989年,我有幸结识了硬笔书法家庞中华老师,又涉猎了硬笔书法。1990年入伍,当兵的三年,是我读书和练字最刻苦的时候。每天,我都要读书、练字到深夜,几乎临遍了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碑帖,读书笔记也记了厚厚的十几本。跪伏在历代书圣们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下面,仰望着破天而来的一道道智慧的灵光,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作品总是满纸前人的轨迹风范,独不见自己的笔笔划划,我跌入了颓然怅惘之中。

从此,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作品也开始频频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还出版了自己的字帖。每次看到自己笔下变幻莫测的线条,心中的欢快和幸福超过了任何物质的获得。我知道,这才是我梦寐以求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