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02)
期刊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07)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3 (35)
2012 (58)
2011 (59)
2010 (28)
2009 (16)
2008 (45)
2007 (17)
2006 (9)
2005 (8)
2004 (8)
2003 (11)
2002 (6)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48)
天天商报 (36)
绍兴日报 (31)
浙江日报 (8)
绍兴县报 (8)
中国旅游报 (7)
钱江晚报 (7)
光明日报 (6)
人民日报 (4)
嘉兴日报 (4)
都市快报 (3)
新民晚报 (3)
榆林日报 (3)
台州晚报 (3)
东南商报 (3)
慈溪日报 (3)
常州晚报 (3)
东方博物 (2)
萧山日报 (2)
温州晚报 (2)
今日镇海 (2)
江海晚报 (2)
工人日报 (2)
江南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上海文汇报 (2)
杭州日报 (2)
浙中新报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姑苏晚报 (2)
中国青年报 (2)
江苏商论 (1)
华中建筑 (1)
中国美术学院 (1)
西海都市报 (1)
京华时报 (1)
晋江经济报 (1)
新疆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中华新闻报 (1)
扬州晚报 (1)
新乡日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无锡日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上城报 (1)
金华日报 (1)
葫芦岛日报 (1)
海峡时报 (1)
福建日报 (1)
都市晨刊 (1)
东方早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中国文物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鹰潭日报 (1)
现代金报 (1)
四川乐山日报 (1)
三峡晚报 (1)
三晋都市报 (1)
青年报 (1)
齐鲁晚报 (1)
南通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南昌晚报 (1)
每日商报 (1)
马鞍山日报 (1)
兰州晨报 (1)
国家电网报 (1)
国际金融报 (1)
国际航空报 (1)
东方城乡报 (1)
大河报 (1)
池州日报 (1)
郴州日报 (1)
潮州日报 (1)
巢湖晨刊 (1)
常熟日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邮电报 (1)
云南经济日报 (1)
延安日报 (1)
文学报 (1)
皖南晨刊 (1)
老年日报 (1)
今日早报 (1)
今日临安 (1)
环湖晨刊 (1)
华西都市报 (1)
华东新闻 (1)
华东旅游报 (1)
湖南工人报 (1)
福州晚报 (1)
承德晚报 (1)
常州日报 (1)
毕节日报 (1)
海峡都市报 (1)
中国新闻 (1)
开封日报 (1)
自贡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徐州日报 (1)
武进日报 (1)
天台报 (1)
天津日报 (1)
宿迁晚报 (1)
石家庄日报 (1)
青岛早报 (1)
齐齐哈尔日报 (1)
南京晨报 (1)
南方日报 (1)
茂名晚报 (1)
茂名日报 (1)
今日德清 (1)
揭阳日报 (1)
江苏教育报 (1)
黄冈日报 (1)
淮安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德州日报 (1)
大江晚报 (1)
保定日报 (1)
皖江晚报 (1)
上虞日报 (1)
上海大学报 (1)
金华晚报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走进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浦东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胡孝龙 绍兴,地处浙江东北部,一座并不见很繁荣的中等城市。绍兴有很多特色鲜明的东西被外地人津津乐道:百吃不厌的乌干菜、臭豆腐、香榧子;香浓醇厚的“女儿红”等黄酒系列;高亢激越的“绍兴大班(绍剧)”;盛名久负的“绍兴师爷”……还有,绍兴是中国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大凡爱好文学的人,能亲眼
全文:

胡孝龙

绍兴,地处浙江东北部,一座并不见很繁荣的中等城市。绍兴有很多特色鲜明的东西被外地人津津乐道:百吃不厌的乌干菜、臭豆腐、香榧子;香浓醇厚的“女儿红”等黄酒系列;高亢激越的“绍兴大班(绍剧)”;盛名久负的“绍兴师爷”……还有,绍兴是中国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大凡爱好文学的人,能亲眼一睹先生笔下的乌毡帽、乌篷船,似乎是绍兴游最大的浪漫愿想。

宾馆餐厅内,旅客们仨俩就坐,静静享用着不算丰美但很有地域特色的早点。餐厅一角厨房操作间,时不时传来厨娘们的朗声说笑,一口有棱有角的绍兴方言与吴语的糯软相去甚远,相对于斯文优雅的就餐氛围,显得很是突兀。她们的对话,无拘无束,无非是家长里短,但身处鲁迅故里,竟使我产生了幻觉。我仿佛听到了先生笔下人物操着绍兴方言一一粉墨登场:吴妈对阿Q的决绝话语;祥林嫂对苍天的控诉;单四嫂子的哀叹;孔乙己:“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自嘲……因祖籍隶属于广义上的绍兴地区,儿时省亲时短暂生活过几次,且两地语言相近,每当听到绍兴话,感觉亲切,一时兴起,我走进前去学说了两句。结果,鹦鹉学舌,招来厨娘们几近放肆的笑声,也赢来她们“咯老倌”绍兴话儿讲得还可以的肯定。

鲁迅故居门前,留有小河一条,只两三米宽度,与街道平行,住宅临水而筑,形成一条水巷。逼仄的河道上,不时有载着观光游客的“乌篷船”驶过。所谓乌篷船,一米见方,三四米见长的一叶扁舟,船上覆有可前后移动的黑色蔑织顶盖。因河道过于狭窄,遇两船交会,得提前放慢速度才能慢慢通过。船坞边,荡着数条乌篷船,岸上,几位船老大悄无声息聚在一起,时不时四下里观望一下,静候生意的到来。这些船老大,身着当代服装,每人头戴乌黑的乌毡帽,显得另类和经典,估计是借先生笔下人物的特征用来招揽生意的行头。经问询得知,乘坐一次150元,距离1000米。哇!性价比太低,无缘享受。为了留下与乌篷船亲密接触的影像,我壮着胆跨上了船,想让团友帮我抓拍一张照片。谁知两脚刚站到船上,还不待站稳,岸上轰然响起一叠声怒斥:“咯老倌揍嗽个柬斗!(你这个人在干什么!)”声调之高昂语气之愤懑,一如“绍兴大班”的激越,把正在附近悠闲溜达的游客们足足吓了一大跳。

店铺里,挂有待出售的乌毡帽。一位团友极想借戴一顶留个影,却被女售货员断然拒绝。不就是经济利益吗,给几块钱总可以了吧?回答仍然生硬:几块钱?不行!借戴帽子拍个照才几秒钟时间,毫无损失,难不成还要价十几二十元,帽子价格才多少?团友遗憾得连连叹息。

街道旁,一间商铺在装修,三五人正在忙乎,其中一名上了年岁的装修工让我眼前一亮,只因他的头上正好戴着醒目的乌毡帽。为了消除团友的遗憾,我上前与“乌毡帽”搭讪,先夸该帽如何漂亮精神,又掏出好烟敬他和周围的其他工友,最后委婉地造词遣句,恳望能借来戴戴,了却我们留个影的夙愿,一分钟即够。谁知“乌毡帽”冷了脸,一翻白眼:帽子?帽子怎么能随便借的,不行!有棱有角的绍兴方言,板上钉钉,毫无通融的余地。再用求助的眼神看看其他装修工,希望能够帮着说上几句劝说的话,尽管嘴上叼着我刚敬的香烟,但一个个表情漠然,无动于衷。那冷冷的语气和冷冷的场景让我难堪,难堪得竟然如同孔乙己窃书当场被抓,很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走在绍兴的街上,车来人往,豪华车并不鲜见,行人衣着鲜亮,满耳普通话,除了鲁迅故居,一切很难与先生的笔下相吻合。整整一个世纪左右的时代变迁,足以沧海桑田,包括时势万象,人们的生活状况、生存观念,甚至传统习惯与理念。一切的一切,不足为怪,纵然是一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也同样无法列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