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02)
期刊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07)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3 (35)
2012 (58)
2011 (59)
2010 (28)
2009 (16)
2008 (45)
2007 (17)
2006 (9)
2005 (8)
2004 (8)
2003 (11)
2002 (6)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48)
天天商报 (36)
绍兴日报 (31)
浙江日报 (8)
绍兴县报 (8)
中国旅游报 (7)
钱江晚报 (7)
光明日报 (6)
人民日报 (4)
嘉兴日报 (4)
都市快报 (3)
新民晚报 (3)
榆林日报 (3)
台州晚报 (3)
东南商报 (3)
慈溪日报 (3)
常州晚报 (3)
东方博物 (2)
萧山日报 (2)
温州晚报 (2)
今日镇海 (2)
江海晚报 (2)
工人日报 (2)
江南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上海文汇报 (2)
杭州日报 (2)
浙中新报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姑苏晚报 (2)
中国青年报 (2)
江苏商论 (1)
华中建筑 (1)
中国美术学院 (1)
西海都市报 (1)
京华时报 (1)
晋江经济报 (1)
新疆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中华新闻报 (1)
扬州晚报 (1)
新乡日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无锡日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上城报 (1)
金华日报 (1)
葫芦岛日报 (1)
海峡时报 (1)
福建日报 (1)
都市晨刊 (1)
东方早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中国文物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鹰潭日报 (1)
现代金报 (1)
四川乐山日报 (1)
三峡晚报 (1)
三晋都市报 (1)
青年报 (1)
齐鲁晚报 (1)
南通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南昌晚报 (1)
每日商报 (1)
马鞍山日报 (1)
兰州晨报 (1)
国家电网报 (1)
国际金融报 (1)
国际航空报 (1)
东方城乡报 (1)
大河报 (1)
池州日报 (1)
郴州日报 (1)
潮州日报 (1)
巢湖晨刊 (1)
常熟日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邮电报 (1)
云南经济日报 (1)
延安日报 (1)
文学报 (1)
皖南晨刊 (1)
老年日报 (1)
今日早报 (1)
今日临安 (1)
环湖晨刊 (1)
华西都市报 (1)
华东新闻 (1)
华东旅游报 (1)
湖南工人报 (1)
福州晚报 (1)
承德晚报 (1)
常州日报 (1)
毕节日报 (1)
海峡都市报 (1)
中国新闻 (1)
浦东时报 (1)
开封日报 (1)
自贡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徐州日报 (1)
武进日报 (1)
天台报 (1)
天津日报 (1)
宿迁晚报 (1)
石家庄日报 (1)
青岛早报 (1)
南京晨报 (1)
南方日报 (1)
茂名晚报 (1)
茂名日报 (1)
今日德清 (1)
揭阳日报 (1)
江苏教育报 (1)
黄冈日报 (1)
淮安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德州日报 (1)
大江晚报 (1)
保定日报 (1)
皖江晚报 (1)
上虞日报 (1)
上海大学报 (1)
金华晚报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1图]鲁迅故里行
作者:暂无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中学时代课本中的鲁迅作品都会有一些记忆的,即使已经远离了学生时代,步入中年,可是记忆中的孔乙己、滕野先生、润土、祥林嫂等每一个人还是那么鲜活,仿佛呼之欲出。今天,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到绍兴,来到鲁迅故里,来拜访大师,对鲁迅的一生作一次零距
全文:

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中学时代课本中的鲁迅作品都会有一些记忆的,即使已经远离了学生时代,步入中年,可是记忆中的孔乙己、滕野先生、润土、祥林嫂等每一个人还是那么鲜活,仿佛呼之欲出。今天,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到绍兴,来到鲁迅故里,来拜访大师,对鲁迅的一生作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对鲁迅的作品及其中所反映出的精神作一次立体解读。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就这样穿插在其间,如一条历史的长河。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嬉戏的乐园,在矮矮的泥墙根下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老屋厨房里,灶台前有两口大缸还在,当年,少年鲁迅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忙月的儿子润土。紫铜色的圆脸,虽有一些羞怯,却也透着童真,他们一起捉麻雀,成为少年时的玩伴。二十年后,鲁迅回到故乡,再见润土时,他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而鲁迅的记忆永远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戴着银项圈,在月光下瓜田里拿着银叉的少年。

12岁到17岁,鲁迅在三味书屋度过了五年的求学时光,他师从于寿镜吾先生,书房东北角那张硬木书桌便是鲁迅的座位。家产道中落后,生活异常艰辛,鲁迅经常把家里的东西送到当铺换了钱给父亲买药治病。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先生批评了他,他就在书桌右上角刻下了“早”字以自勉。“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意为各类书籍可互为补充,互相调剂,广览博采、遍阅群书,还要从中体会读各类书的不同。五年的学习为鲁迅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2年,被官派赴日留学,积极投身到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弃医从文,选择以笔作为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悠闲地荡着,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当年,丈夫故去后,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了鲁镇,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不料一日,婆婆带人来把正在河边洗米的祥林嫂塞进了乌篷船,送到山里嫁给了贺老六,把从贺老六那里得来的财礼用来给小儿子筹办婚礼。再婚后不久,丈夫死于风寒,儿子又入虎口。当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已经神情恍惚,在一个风雪天冻死在小巷里,结束了凄惨的一生。“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成为祥林嫂百思不得其解的天问。

鲁迅到过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组织领导中国左翼作家的参加进步活动,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优秀的青年作家,团结民主力量,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与世长辞。鲁迅纪念馆里,大量的照片分成不同时间陈列着,鲁迅去逝时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清瘦的面容,体重不足80斤,谁看了心中都会肃然起敬的。他的一生如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世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过一周就是鲁迅逝世75周年纪念日,伫立在鲁迅塑像前,心中升起的是仰慕,耳边响起了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王世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