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02)
期刊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07)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3 (35)
2012 (58)
2011 (59)
2010 (28)
2009 (16)
2008 (45)
2007 (17)
2006 (9)
2005 (8)
2004 (8)
2003 (11)
2002 (6)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48)
天天商报 (36)
绍兴日报 (31)
浙江日报 (8)
绍兴县报 (8)
中国旅游报 (7)
钱江晚报 (7)
光明日报 (6)
人民日报 (4)
嘉兴日报 (4)
都市快报 (3)
新民晚报 (3)
榆林日报 (3)
台州晚报 (3)
东南商报 (3)
慈溪日报 (3)
常州晚报 (3)
东方博物 (2)
萧山日报 (2)
温州晚报 (2)
今日镇海 (2)
江海晚报 (2)
工人日报 (2)
江南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上海文汇报 (2)
杭州日报 (2)
浙中新报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姑苏晚报 (2)
中国青年报 (2)
江苏商论 (1)
华中建筑 (1)
中国美术学院 (1)
西海都市报 (1)
京华时报 (1)
晋江经济报 (1)
新疆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中华新闻报 (1)
扬州晚报 (1)
新乡日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无锡日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上城报 (1)
金华日报 (1)
葫芦岛日报 (1)
海峡时报 (1)
福建日报 (1)
都市晨刊 (1)
东方早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中国文物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鹰潭日报 (1)
现代金报 (1)
四川乐山日报 (1)
三峡晚报 (1)
三晋都市报 (1)
青年报 (1)
齐鲁晚报 (1)
南通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南昌晚报 (1)
每日商报 (1)
马鞍山日报 (1)
兰州晨报 (1)
国家电网报 (1)
国际金融报 (1)
国际航空报 (1)
东方城乡报 (1)
大河报 (1)
池州日报 (1)
郴州日报 (1)
潮州日报 (1)
巢湖晨刊 (1)
常熟日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邮电报 (1)
云南经济日报 (1)
延安日报 (1)
文学报 (1)
皖南晨刊 (1)
老年日报 (1)
今日早报 (1)
今日临安 (1)
环湖晨刊 (1)
华西都市报 (1)
华东新闻 (1)
华东旅游报 (1)
湖南工人报 (1)
福州晚报 (1)
承德晚报 (1)
常州日报 (1)
毕节日报 (1)
海峡都市报 (1)
中国新闻 (1)
浦东时报 (1)
开封日报 (1)
自贡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徐州日报 (1)
武进日报 (1)
天台报 (1)
天津日报 (1)
宿迁晚报 (1)
石家庄日报 (1)
青岛早报 (1)
齐齐哈尔日报 (1)
南京晨报 (1)
南方日报 (1)
茂名晚报 (1)
茂名日报 (1)
今日德清 (1)
揭阳日报 (1)
江苏教育报 (1)
黄冈日报 (1)
淮安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德州日报 (1)
大江晚报 (1)
保定日报 (1)
皖江晚报 (1)
上虞日报 (1)
上海大学报 (1)
金华晚报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位于绍兴鲁迅中路的「咸亨酒店」。鲁迅故里的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咸亨酒店」今天已成为鲁迅故里的旅游景点。 □怀旧堂主图、文
全文:

位于绍兴鲁迅中路的「咸亨酒店」。鲁迅故里的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咸亨酒店」今天已成为鲁迅故里的旅游景点。

□怀旧堂主图、文

[1图]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上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位于绍兴市鲁迅步行街。景区门票免费。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
全文:

位于绍兴市鲁迅步行街。景区门票免费。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行走在“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神州采风 文/熊仕喜 绍兴何其幸,皆因有鲁迅。站在刻有“鲁迅故里”几个字的墙壁前,我忍不住这么想。 墙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动地勾画出水乡风情;一端是鲁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这简洁的构图仿佛告诉我们先生正在思谋着什么;从墙壁的那一边
全文:

神州采风

文/熊仕喜

绍兴何其幸,皆因有鲁迅。站在刻有“鲁迅故里”几个字的墙壁前,我忍不住这么想。

墙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动地勾画出水乡风情;一端是鲁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这简洁的构图仿佛告诉我们先生正在思谋着什么;从墙壁的那一边探过墙顶的竹枝在先生身边轻轻摇曳,好像在诉说着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风骨。

国庆节后,有幸来到先生故里,我少不了要去瞻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我知道“百草园”是先生儿时的乐土。经过一扇古老的小台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清新的园子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个不小的院落,里面有一块巨石,上书“百草园”几个大字,不少游人手扶巨石拍照留念;园子中间是几畦菜地,周围有围栏,有几个农民装扮的人正在给畦上的菜松土;院子里有一棵显眼的参天大树,我估摸着就是先生笔下的皂荚树了,我的眼睛到处搜寻着先生笔下的石井栏与泥墙根。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石井,坐在石井旁边,忽然想起阿长怕迅“哥儿”在井边玩耍会有危险,于是编出井中有蛇出没的故事,不禁会心一笑。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地想起中学课文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文章来,觉得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全无半点生疏之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默诵着先生的文字,我绕着园子走了一圈又一圈。

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百草园”前往“三味书屋”。听导游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家私塾,鲁迅17岁前就是在此读书的。听说书屋里物件依照当年的陈列布局而摆设,室内只有几张桌椅,背墙中间挂着一块匾,上书“三味书屋”几个大字。书屋正中是老师的讲桌,上面摆有难得一见的戒尺,我们不难想象那个全城最有学识而又最严厉的私塾先生拿着戒尺时的威严。在室内一角,用红线围起的那张桌子便是鲁迅先生求学时坐过的书桌,我们因为离得较远,看不到书桌上刻着的“早”字,但我们都知道他为了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老师批评后在课桌上刻下“早”字,告诉自己要铭记“时时早,事事早”的故事。

走出“三味书屋”心中有无限感慨,买几包因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而出名的茴香豆,不由想到绍兴有幸,幸有先生。

我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在那个年代,先生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是唤醒民族精神的武器。从他战斗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壮志豪情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在鲁迅纪念馆对面的那条小街上,我欣喜地看到一方墙上有几个镏金大字“民族脊梁”。更让我兴奋的是有那么多的人站在这几个字下留影———那分明是对先生的崇敬与无限怀念啊!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鲁迅先生应该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让我们重温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的那段话吧:“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走进鲁迅故里,我们自然会明白什么叫“民族魂”!

走进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顾公 有人说,在中国文坛,没有一位作家能与鲁迅一样被奉为朝圣的对象;在中国名人故里,没有一位作家的故里能与鲁迅故里一样被视为至高的圣殿。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士俊杰,到绍兴就很难绕过鲁迅故里这个文化情结。 然而,当我走到鲁迅故里的入口处时,突然有些莫名的紧张,我不知道百年之前这位硬骨头文人是如何从这
全文:

■顾公 有人说,在中国文坛,没有一位作家能与鲁迅一样被奉为朝圣的对象;在中国名人故里,没有一位作家的故里能与鲁迅故里一样被视为至高的圣殿。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士俊杰,到绍兴就很难绕过鲁迅故里这个文化情结。 然而,当我走到鲁迅故里的入口处时,突然有些莫名的紧张,我不知道百年之前这位硬骨头文人是如何从这里走出去的,不知道能否从这里解读出先生的些许精神来。正想着,我已经步入了鲁迅故里,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是一长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的建筑,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旧毡帽摇着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让游人想起了鲁迅笔下熟悉的场景。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我是绍兴人,所写的背景又是绍兴的居多”。在如织的游人中,我仿佛看见孔乙己、阿Q、闰土、华老栓、九斤老太等人正朝着我们走来…… 绍兴城乡居民的建筑被称为“台门”,一般朝南临河开门。门庭由一个较小的空间组成,通常设有内外两道门,外道门有四扇、六扇的,还有八扇的,门上横钉竹片的称为“竹丝台门”;如果是黑漆木板门,外加黑框的,就叫“石库台门”。通过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我的脚就跨进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是鲁迅大家族住宅的一部分,按纵轴线布局,共六进,由台斗门、大厅、大堂、正房、侧厢及杂屋组成,大小房间80余间,可见鲁迅家族曾经的荣耀。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台门里,并在这里生活到十八岁,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十八年里,鲁迅亲身感受到了家族由显赫走向彻底没落的全过程。尤其是他13岁时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衰落,作为长子的鲁迅过早地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饱尝了世态的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基础。 穿过故居第六进,我终于见到了位于故居后面的著名的“百草园”。站在百草园前,我隐隐有些失望:这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园。当年,这个菜园由周家台门里的十来户人家共同拥有,平时大家在园内种点黄瓜、白菜、萝卜等蔬菜,有的地块秋后用来晒稻谷,但由于园大草深还是显得有些荒凉,所以被大家雅称为“百草园”。然而,对于看惯了高墙上四角天空的童年鲁迅来说,百草园无疑是无比美妙的乐园,他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翻断砖、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听美女蛇的故事,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1926年,已是中年的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着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串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平淡的百草园在鲁迅笔下竟然这样情趣盎然!现在,这里的菜畦依然生机勃勃,皂荚树已高耸入云,紫红的桑椹果实累累,“光滑的石井栏”至今犹在,菜园边上给鲁迅带来无限乐趣的泥墙根仍然静静地保留在那里。几位玩童在长满杂草的泥墙根边玩耍,他们能感受先生当年纯真的氛围吗? 离开百草园,按照鲁迅先生的指点,“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寿镜吾先生开办的三味书屋了。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著名私塾。塾师寿镜吾先生,在鲁迅的眼里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教书极为认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直到17岁才离开。站在三味书屋前,里面光线很暗,但在导游的提醒下,我很快在书屋的东北角找到了鲁迅的座位,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知道,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批评,于是他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一直以来,对三味书屋的“三味”比较感兴趣,为什么要起名“三味”呢?导游解释说“三味书屋”先前叫“三余书屋”—“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教人要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的意思。寿镜吾的祖父将“余”改为“味”,“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将知识比如美味,也体现了寿家塾师的良苦用心了。 从鲁迅故里出来,走完一条石板路,我来到了咸亨酒店。这家被鲁迅文化浸泡了一个多世纪的酒店,在很远处似乎就能闻其飘出的阵阵酒香。酒店古风犹存,一切如鲁迅小说《孔乙己》所状:依然是白墙黑瓦,依然是曲尺柜台,依然是条桌板凳,依然是臭豆腐、茴香豆。来此吃饭的人实在太多,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一张台子。坐下来后,点了臭豆腐、茴香豆、盐水花生、霉干菜焖肉等下酒菜,慢慢品尝让孔乙己贪杯的绍兴黄酒。店门外的空地上有座真人大小的孔乙己塑像,孔乙己笑呵呵地在门口迎客,没有了当年的落魄相。其实,咸亨酒店和孔乙己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们像位无声的导游,引领人们走进鲁迅的世界。

在鲁迅故里喝酒
作者:暂无 来源:贵阳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孟祥海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到咸亨酒店喝一杯绍兴老酒,真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古城绍兴是一座酒城,2500年的文化沉淀出了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曾几何时,“带一坛绍兴,稍两瓶腐乳”竟成了绍兴人家书中的常用语。 漫步故里,青石街,乌篷船,茴香豆,咸亨店;猎猎酒旗,处处酒香。 黄昏时分
全文:

■孟祥海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到咸亨酒店喝一杯绍兴老酒,真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古城绍兴是一座酒城,2500年的文化沉淀出了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曾几何时,“带一坛绍兴,稍两瓶腐乳”竟成了绍兴人家书中的常用语。

漫步故里,青石街,乌篷船,茴香豆,咸亨店;猎猎酒旗,处处酒香。

黄昏时分,悠悠地踱进咸亨酒店,要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一碟煮花生,坐下来,慢慢品尝。绍兴老酒,开坛芳香;入喉,甘醇馥郁;下肚则绵绵密密,荡气回肠,温和中不乏刚烈,婉转中自生豪情。千年绍兴酒,滋润了多少绍兴人;鉴湖两岸,人才辈出,文采风流,千古为之赞叹。

古有开国之祖大禹,春秋霸主勾践,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爱国诗人陆游,哲学大师王阳明……近有鉴湖女侠秋瑾,文学巨匠鲁迅,学界泰斗蔡元培……一个个无不氤氲了绍兴酒的芳香而永垂千古!

遐想处,不觉半碗老酒落肚,不胜酒力的我竟有些醉眼朦胧,再抿一口温润的老酒;吃一颗韧纠纠的茴香豆,竟品出了当年孔乙己那碗老酒的味道,眼前又浮现出那个“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杂些伤痕”的孔乙己先生,而今却早已物是人非,因了鲁迅的缘故,成了绍兴街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了咸亨酒店门口的招牌人物。

难忘那夜,古城绍兴那碗浓郁的老酒,还有那一颗颗韧纠纠的茴香豆!

[1图]鲁迅故里“小导游”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绍兴文澜中学初一(5)班学生,近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瞧,该班同学在鲁迅故里当义务导游,向游客发放文明城市宣传资料,游客很欢迎呢。沈欣怡摄
全文:

绍兴文澜中学初一(5)班学生,近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瞧,该班同学在鲁迅故里当义务导游,向游客发放文明城市宣传资料,游客很欢迎呢。沈欣怡摄

在鲁迅故里喝酒
作者:暂无 来源:榆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孟祥海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到咸亨酒店喝一杯绍兴老酒,真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古城绍兴是一座酒城,2500年的文化沉淀出了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曾几何时,“带一坛绍兴,捎两瓶腐乳”竟成了绍兴人家书中的常用语。 漫步故里,青石街,乌篷船,茴香豆,咸亨店;猎猎酒旗,处处酒香;“老酒天天醉,皇帝万
全文:

孟祥海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到咸亨酒店喝一杯绍兴老酒,真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古城绍兴是一座酒城,2500年的文化沉淀出了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曾几何时,“带一坛绍兴,捎两瓶腐乳”竟成了绍兴人家书中的常用语。 漫步故里,青石街,乌篷船,茴香豆,咸亨店;猎猎酒旗,处处酒香;“老酒天天醉,皇帝万万岁”,绍兴人真有你的!瞅瞅老城老街,无不氤氲着袭人的酒香,还有热情的孔乙己先生,也早已一改往日的颓唐,正笑容可掬地迎接远方的客人。 黄昏十分,悠悠地踱进咸亨酒店,要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一碟煮花生,坐下来,慢慢品尝。绍兴老酒,开坛芳香;入喉,甘醇馥郁;下肚则绵绵密密,荡气回肠,温和中不乏刚烈,婉转中自生豪情。千年绍兴酒,滋润了多少绍兴人。鉴湖两岸,人才辈出,文采风流,千古为之赞叹。 古有开国之祖大禹,春秋霸主勾践,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爱国诗人陆游,哲学大师王阳明……近有鉴湖女侠秋瑾,文学巨匠鲁迅,学界泰斗蔡元培……一个个无不氤氲了绍兴酒的芳香而永垂千古! 遐想处,不觉半碗老酒落肚,不胜酒力的我竟有些醉眼朦胧,再抿一口温润的老酒,吃一颗韧纠纠的茴香豆,竟品出了当年孔乙己那碗老酒的味道,眼前又浮现出那个“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杂些伤痕”的孔乙己先生,而今却早已物是人非,因了鲁迅的缘故,成了绍兴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了咸亨酒店门口的招牌人物。 难忘那夜,古城绍兴那碗浓郁的老酒,还有那一颗颗韧纠纠的茴香豆!

鲁迅故里品风情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徐宏 近日,来自苏州小荷作文学院的30多位学生在绍兴鲁迅故里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私塾上课”活动。这些学生换上长衫、戴上瓜皮帽,在“塾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诵“人之初,性本善”……整齐而稚气的声音,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类似的场景,5月1日以来在鲁迅故里几乎每天上演。 如今,鲁迅故里已成为独具江南风
全文:内涵。据统计,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20日到鲁迅纪念馆领票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日平均接待量逾5000人次。鲁迅故里的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旅游界人士认为,鲁迅故里免费开放后,绍兴将旅游
[2图] 在鲁迅故里喝酒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孟祥海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到咸亨酒店喝一杯绍兴老酒,真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古城绍兴是一座酒城,2500年的文化沉淀出了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曾几何时,带一坛绍兴,捎两瓶腐乳竟成了绍兴人家书中的常用语。 漫步故里,青石街,乌篷船,茴香豆,咸亨店;猎猎酒旗,处处酒香;“老酒天天
全文:

孟祥海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到咸亨酒店喝一杯绍兴老酒,真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古城绍兴是一座酒城,2500年的文化沉淀出了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曾几何时,带一坛绍兴,捎两瓶腐乳竟成了绍兴人家书中的常用语。

漫步故里,青石街,乌篷船,茴香豆,咸亨店;猎猎酒旗,处处酒香;“老酒天天醉,皇帝万万岁”,绍兴人真有你的!瞅瞅老城老街,无不氤氲着袭人的酒香;还有热情的孔乙己先生,也早已一改往日的颓唐,正笑容可掬地迎接远方的客人。

黄昏十分,悠悠地踱进咸亨酒店,要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一碟煮花生,坐下来,慢慢品尝。绍兴老酒,开坛芳香;入喉,甘醇馥郁;下肚,则绵绵密密,荡气回肠,温和中不乏刚烈,婉转中自生豪情。千年绍兴酒,滋润了多少绍兴人;鉴湖两岸,人才辈出,文采风流,千古为之赞叹。

古有开国之祖大禹,春秋霸主勾践,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爱国诗人陆游,哲学大师王阳明……近有鉴湖女侠秋瑾,文学巨匠鲁迅,学界泰斗蔡元培……一个个无不浸染了绍兴酒的芳香而永垂千古!

遐想处,不觉半碗老酒落肚,不胜酒力的我竟有些醉眼朦胧,再抿一口温润的老酒;吃一颗韧纠纠的茴香豆,竟品出了当年孔乙己那碗老酒的味道,眼前又浮现出那个“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杂些伤痕”的孔乙己先生。而今却早已物是人非,因了鲁迅的缘故,成了绍兴街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咸亨酒店门口的招牌人物。

难忘那夜,古城绍兴那碗浓郁的老酒,还有那一颗颗韧纠纠的茴香豆!

[1图]行走在“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熊仕喜 绍兴何其幸,皆因有鲁迅。站在刻有“鲁迅故里”几个字的墙壁前,我忍不住这么想。 墙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动地勾划出水乡风情;一端是鲁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这简洁的构图仿佛告诉我们先生正在思谋着什么;从墙壁的那一边探过墙顶的竹
全文:

熊仕喜

绍兴何其幸,皆因有鲁迅。站在刻有“鲁迅故里”几个字的墙壁前,我忍不住这么想。

墙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动地勾划出水乡风情;一端是鲁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这简洁的构图仿佛告诉我们先生正在思谋着什么;从墙壁的那一边探过墙顶的竹枝在先生身边轻轻摇曳,好像在诉说着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风骨。

国庆节后,我来到先生故里,瞻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我知道“百草园”是先生儿时的乐土。经过一扇古老的小台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清新的园子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个不小的院落,里面有一块巨石,上书“百草园”几个大字,不少游人手扶巨石拍照留念;园子中间是几畦菜地,周围有围栏,有几个农民装扮的人正在给畦上的菜松土;院子里有一棵显眼的参天大树,我估摸着就是先生笔下的皂荚树了,我的眼睛到处搜寻着先生笔下的石井栏与泥墙根。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石井,坐在石井旁边,忽然想起阿长怕迅“哥儿”在井边玩耍会有危险,于是编出井中有蛇出没的故事,不禁会心一笑。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得想起中学课文中读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文章来,觉得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全无半点生疏之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默诵着先生的文字,我绕着园子走了一圈又一圈。

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百草园”前往“三味书屋”。听导游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家私塾,鲁迅17岁前就是在此读书的。听说书屋里物件依照当年的陈列布局而摆设,室内只有几张桌椅,背墙中间挂着一块匾,上书“三味书屋”几个大字。书屋正中是老师的讲桌,上面摆有难得一见的戒尺,我们不难想象那个全城最有学识而又最严厉的私塾先生拿着戒尺时的威严。在室内一角,用红线围起的那张桌子便是鲁迅先生求学时坐过的书桌,我们因为离得较远,看不到书桌上刻着的“早”字,但我们都知道他为了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老师批评后在课桌上刻下“早”字,告诉自己要铭记“时时早,事事早”的故事。

走出“三味书屋”心中有无限感慨,买几包因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而出名的茴香豆,不由想到绍兴有幸,幸有先生。

我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在那个年代,先生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是唤醒民族精神的武器。从他战斗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壮志豪情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在鲁迅纪念馆对面的那条小街上我欣喜地看到一方墙上有几个镏金大字“民族脊梁”。更让我兴奋的是有那么多的人站在这几个字下留影——那分明是对先生的崇敬与无限怀念啊!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走进鲁迅故里,我们明白了什么叫“民族魂”!

诗戈 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