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02)
期刊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07)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3 (35)
2012 (58)
2011 (59)
2010 (28)
2009 (16)
2008 (45)
2007 (17)
2006 (9)
2005 (8)
2004 (8)
2003 (11)
2002 (6)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48)
天天商报 (36)
绍兴日报 (31)
浙江日报 (8)
绍兴县报 (8)
中国旅游报 (7)
钱江晚报 (7)
光明日报 (6)
人民日报 (4)
嘉兴日报 (4)
都市快报 (3)
新民晚报 (3)
榆林日报 (3)
台州晚报 (3)
东南商报 (3)
慈溪日报 (3)
常州晚报 (3)
东方博物 (2)
萧山日报 (2)
温州晚报 (2)
今日镇海 (2)
江海晚报 (2)
工人日报 (2)
江南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上海文汇报 (2)
杭州日报 (2)
浙中新报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姑苏晚报 (2)
中国青年报 (2)
江苏商论 (1)
华中建筑 (1)
中国美术学院 (1)
西海都市报 (1)
京华时报 (1)
晋江经济报 (1)
新疆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中华新闻报 (1)
扬州晚报 (1)
新乡日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无锡日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上城报 (1)
金华日报 (1)
葫芦岛日报 (1)
海峡时报 (1)
福建日报 (1)
都市晨刊 (1)
东方早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中国文物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现代金报 (1)
四川乐山日报 (1)
三峡晚报 (1)
三晋都市报 (1)
青年报 (1)
齐鲁晚报 (1)
南通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南昌晚报 (1)
每日商报 (1)
马鞍山日报 (1)
兰州晨报 (1)
国家电网报 (1)
国际金融报 (1)
国际航空报 (1)
东方城乡报 (1)
大河报 (1)
池州日报 (1)
郴州日报 (1)
潮州日报 (1)
巢湖晨刊 (1)
常熟日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邮电报 (1)
云南经济日报 (1)
延安日报 (1)
文学报 (1)
皖南晨刊 (1)
老年日报 (1)
今日早报 (1)
今日临安 (1)
环湖晨刊 (1)
华西都市报 (1)
华东新闻 (1)
华东旅游报 (1)
湖南工人报 (1)
福州晚报 (1)
承德晚报 (1)
常州日报 (1)
毕节日报 (1)
海峡都市报 (1)
中国新闻 (1)
浦东时报 (1)
开封日报 (1)
自贡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徐州日报 (1)
武进日报 (1)
天台报 (1)
天津日报 (1)
宿迁晚报 (1)
石家庄日报 (1)
青岛早报 (1)
齐齐哈尔日报 (1)
南京晨报 (1)
南方日报 (1)
茂名晚报 (1)
茂名日报 (1)
今日德清 (1)
揭阳日报 (1)
江苏教育报 (1)
黄冈日报 (1)
淮安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德州日报 (1)
大江晚报 (1)
保定日报 (1)
皖江晚报 (1)
上虞日报 (1)
上海大学报 (1)
金华晚报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1图]访鲁迅故里 张正勇
作者:暂无 来源:鹰潭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与绍兴结缘,始于课本,始于鲁迅先生,始于小学、中学和大学,始于老师讲台上的解读。一步步走来,一次次神游,百草园、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祥林嫂、狂人和阿Q等一串词汇,在眼前一一闪现。 夕阳西下的氛围,正吻合着我们此时的心境,也吻合着鲁迅先生当年回故乡的心境。鲁迅故里,我们并不是今天最后的一批游客,
全文:

与绍兴结缘,始于课本,始于鲁迅先生,始于小学、中学和大学,始于老师讲台上的解读。一步步走来,一次次神游,百草园、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祥林嫂、狂人和阿Q等一串词汇,在眼前一一闪现。

夕阳西下的氛围,正吻合着我们此时的心境,也吻合着鲁迅先生当年回故乡的心境。鲁迅故里,我们并不是今天最后的一批游客,车排成行,人排成队,好比一场不远千里的赴约。太阳已隐去了光辉,每个人的脸上都不带笑容,脚步很轻,语声很低。一片肃穆里,谁忍心惊扰一颗长眠着的魂灵?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这就是鲁迅故居,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后恢复旧观,原来的家具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人们只能站在门口,向里急切地张望,巴望着找到先生当年的身影。

再过几道曲廊,便来到一个两亩光景的园子,它有一个诗意化的名字——百草园。百草园里没有草,碧绿整齐的是菜畦,皂荚树是新栽种的,并不高大,枝上飘着些怯生生的绿叶。桑葚还没有红,绿绿地透过叶片,逸出枝外。石井栏也不光滑了,风霜雨雪的侵蚀,使得它苍老不堪。没有油蛉在低唱,也没有蟋蟀在弹琴,不知那轻捷的叫天子是否常来,还驮着那颗对一切充满好奇的童心窜向云霄?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站在这一片园子里,谁都会发出一声惊呼:“这就是百草园吗?”在江南,随便找一处园子,都要比它气派、漂亮。然而,神色匆匆的游人一到这里,就都停下,四处徘徊打量,似乎在某个角落,便可拾起一枚童年鲁迅淘气的足印,甚至捕捉园子里令人魂牵梦萦的神奇魔力。但事实是,百草园只能是符号,是戏台,故事被牵扯在历史的另一端。

不由想起三味书屋了,谁让鲁迅先生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硬生生地捆绑呢?

急急离开百草园,向东不到半里,便是三味书屋。何为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书屋坐东朝西,显得极暗,一进书屋,便被阴冷、窒息笼罩。正中墙上,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匾额下面有一幅画,画面是一只梅花鹿伏在古松下。“伏鹿”即“福禄”的谐音,松则取意长寿,整个画面闪烁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光辉,古士人读书为求仕的唯一追求在这里赤裸裸地呈现。墙壁左右两边的木柱上,挂着一副木刻对联,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这里虽然没有孔子的画像,但所宣扬的仍然是诗书礼乐、孝悌仁义之类的孔孟之道。再下面摆着寿镜吾老先生的书桌,“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他那琅琅书声依稀传来,再想到孩子们趁机偷偷溜出寻蝉蜕、捉蚂蚁的诙谐场景,令谁都会开心一笑。两旁依次排着学生课桌,我的目光不禁落在南边靠墙的那一张,这就是少年鲁迅初次求学的课桌,由于一次迟到受先生责备,他在书桌的一角深深地刻下一个“早”字。这个“早”,如一声滚滚春雷,开启了一个儿童求知若渴的心扉,犹如划破长空的闪电,照亮一位莘莘学子的人生之路。

1902年,鲁迅远赴日本东京留学,因看不惯清朝留学生的作为,又转学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然而在这里,他遭到了匿名信的侮辱,在这里,电影事件让他看到了中国国民的愚昧与麻木。一个弱国国民的无奈与辛酸涌上心头,他毅然决然弃医从文。仙台是他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有人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却是鲁迅的故乡。

能以锐利的目光洞察病态社会,并为病态社会寻求医治良方,几乎是文人的共性。陶渊明因此构想“世外桃源”,托马斯憧憬“乌托邦”,柏拉图构思“理想国”。于是,鲁迅先生用笔去撕裂旧制度雍肿腐朽的外衣。他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广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他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孔乙己》、《故乡》、《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祝福》等名篇,批判的矛头直指旧制度本身,对权势者和伪君子他深恶痛绝,对平民百姓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面,肚里的五脏已经都让狼吃空了……”迂腐、贪婪、怯懦、麻木……笔,涂抹着一幅幅人性扭曲了的画像,血淋淋的文字,载着血淋淋的现实。重磅炸弹下,一段岁月的冷漠、一个时代的没落、一个旧制度的腐朽——泥水四溅。

面目狰狞的屠刀高高举起。先生亡命天涯。

厦门大学的夜很静,灯下,先生苦苦思索。“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矢志不渝。“蔚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他坚信这样的蓝图一定会到来。“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他这样与腐朽的统治者决裂。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奋斗的一生。

1936年,先生逝世了。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然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期望的奴隶之邦。”毛泽东这样说:“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走出三味书屋,步子有些沉重。站在鲁迅故里正门前,可以看到高大的鲁迅壁画,先生双眉紧蹙,手握烟斗,烟雾缭绕,他正在思索着一条路,迫切地渴望着指引出一条路。写下此文,聊表对先生的哀思和敬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