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02)
期刊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07)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3 (35)
2012 (58)
2011 (59)
2010 (28)
2009 (16)
2008 (45)
2007 (17)
2006 (9)
2005 (8)
2004 (8)
2003 (11)
2002 (6)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48)
天天商报 (36)
绍兴日报 (31)
浙江日报 (8)
绍兴县报 (8)
中国旅游报 (7)
钱江晚报 (7)
光明日报 (6)
人民日报 (4)
嘉兴日报 (4)
都市快报 (3)
新民晚报 (3)
榆林日报 (3)
台州晚报 (3)
东南商报 (3)
慈溪日报 (3)
常州晚报 (3)
东方博物 (2)
萧山日报 (2)
温州晚报 (2)
今日镇海 (2)
江海晚报 (2)
工人日报 (2)
江南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上海文汇报 (2)
杭州日报 (2)
浙中新报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姑苏晚报 (2)
中国青年报 (2)
江苏商论 (1)
华中建筑 (1)
中国美术学院 (1)
西海都市报 (1)
京华时报 (1)
晋江经济报 (1)
新疆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中华新闻报 (1)
扬州晚报 (1)
新乡日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无锡日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上城报 (1)
金华日报 (1)
葫芦岛日报 (1)
海峡时报 (1)
福建日报 (1)
都市晨刊 (1)
东方早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中国文物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鹰潭日报 (1)
现代金报 (1)
四川乐山日报 (1)
三峡晚报 (1)
三晋都市报 (1)
青年报 (1)
齐鲁晚报 (1)
南通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南昌晚报 (1)
每日商报 (1)
马鞍山日报 (1)
兰州晨报 (1)
国家电网报 (1)
国际金融报 (1)
国际航空报 (1)
东方城乡报 (1)
大河报 (1)
池州日报 (1)
潮州日报 (1)
巢湖晨刊 (1)
常熟日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邮电报 (1)
云南经济日报 (1)
延安日报 (1)
文学报 (1)
皖南晨刊 (1)
老年日报 (1)
今日早报 (1)
今日临安 (1)
环湖晨刊 (1)
华西都市报 (1)
华东新闻 (1)
华东旅游报 (1)
湖南工人报 (1)
福州晚报 (1)
承德晚报 (1)
常州日报 (1)
毕节日报 (1)
海峡都市报 (1)
中国新闻 (1)
浦东时报 (1)
开封日报 (1)
自贡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徐州日报 (1)
武进日报 (1)
天台报 (1)
天津日报 (1)
宿迁晚报 (1)
石家庄日报 (1)
青岛早报 (1)
齐齐哈尔日报 (1)
南京晨报 (1)
南方日报 (1)
茂名晚报 (1)
茂名日报 (1)
今日德清 (1)
揭阳日报 (1)
江苏教育报 (1)
黄冈日报 (1)
淮安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德州日报 (1)
大江晚报 (1)
保定日报 (1)
皖江晚报 (1)
上虞日报 (1)
上海大学报 (1)
金华晚报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走遍天下品读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郴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熊友国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三味书屋、鲁迅记念馆、鲁迅故居、咸亨酒店穿插其间。门前,小河水潺潺流淌,河面上,乌篷船晃晃悠悠——这就是鲁迅故里。 在鲁迅故里诸多景点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解读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里步行街东入进去百米左右,就是闻名遐迩的
全文:

□熊友国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三味书屋、鲁迅记念馆、鲁迅故居、咸亨酒店穿插其间。门前,小河水潺潺流淌,河面上,乌篷船晃晃悠悠——这就是鲁迅故里。

在鲁迅故里诸多景点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解读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里步行街东入进去百米左右,就是闻名遐迩的三味书屋。

解放后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先生在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把严肃的私塾生活写得趣味横生。

三味书屋在鲁迅的老师秀镜吾的老屋秀家台门院内。

秀家台门前有小河,过石桥是主屋第一进,即台门斗。门上方悬一块 “文魁”匾。

第二进为大堂前,系秀家主办红白喜事场所。

第三进是一座二层楼,分别作小前堂和秀先生的书房、卧房。

主屋西边有一方竹园,园内竹影婆娑,环境幽雅。竹园北面的厢房叫 “三余书屋”。我们起初以为这就是鲁迅就读之所,大家争着坐太师椅,然后一手持戒尺,一手提毛笔,中大声喝道: “读书”!俨然一副老学究的派头。其实,这里是模仿 “三味书屋”的一所私塾。

人们想看的三味书屋在主屋东边,北厢房便是。此屋约有35平方米,面南墙壁正中的上方高悬 “三味书屋”匾额。该匾是清朝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是客座,边上则为学生座位。

鲁迅的座位在东北角。可惜不许游人入内,他那桌面上的 “早”字也就看不清了。

中学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说,二是表现儿童天性、情趣说,三是前述二者兼有之。

我想,如果批判说成立,那么绍兴历史上私塾教学培养出来的13个科举状元及王羲之、谢灵运等名家该作何解释?还有近、现代,蔡元培、竺可桢等大师和周作人、周建人兄弟的崛起又怎么理解?八股文固然不可取,全盘否定私塾教学也未免左了点。

“书屋”馆主秀老先生是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赞其严师者,有讥其迂腐者,更有斥其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云云。但有多少人知道,他中了秀才后便再也不愿参加科考了,甚至连儿子也不准去考。他看不惯官场腐败,以为求取功名就是与贪官污吏合流。后来儿子秀洙邻逃出家门赴京应考,获得“甲辰科”一等第一名,出任辽宁知县。

至于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攻读五年,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才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创作基础。没有三味书屋,哪来鲁迅?

探访百草园

与三味书屋隔街相对的是周家新台门,也就是鲁迅故居。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新台门坐北朝南,可分两部分:东边为2003年修复的部分,系周家族人居所;西边才是鲁迅故居,主要建筑保存完好,共有六进,依次为临街台门、台门间、桂花明堂、鲁迅卧室、天井、小堂前。

小堂前是二层楼房,下层东侧作客厅,客厅后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的卧房,下层西侧和楼上均为卧房。

在小堂前,我们听导游讲了一段鲁迅母亲的故事。鲁迅的母亲鲁瑞虽然是个乡下女子,但也是一位刚强、聪慧、开朗的女性。她从小未进过学堂,靠自学识字。鲁迅深受母亲影响,因此后来以母亲的姓,取了 “鲁迅”这个笔名。

正听得津津津有味,只见一群群游人嚷嚷着从侧门进去。耳边听得 “百草园……百草园”老半天了,为何不见百草园呢?大概屋后便是罢。

我们来不及听完故事,迫不及待地随着人流进了后院。

果然好大一块园子,足有三亩地的空间。这块被鲁迅当成乐园的地方,现在敞开胸怀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追随者。人们都是鲁迅招引来的,是他那篇短短的文章招引来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如诗如画,是梦非梦,简直就是童话中的世界啊!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几近荒芜的菜园和空地。虽然北面有几畦绿色的蔬菜,而南面却是空旷的黄土地。西边靠围墙种有一行高大的树木,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给园子描上了斑驳的花纹。听不到蟋蟀和鸣蝉的歌唱,也看不到黄蜂和云雀的身影。只有一块石井栏搁在空地上。园中竖着一块菱形巨石,上书三个字:百草园。

是不是鲁迅用文学语言夸大了这个园子的美丽?是不是历史的沧桑洗刷了百草园的风采?我们无从知晓。

然而,人们仿佛乐趣不减。年轻人在不见井水的井台上跳上跳下,拍照合影;老年人在围墙根走来走去,他们是在寻找鲁迅的足迹吗?

如今的百草园似乎风光不在。但是没有关系,人们心中自有一篇永远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们要感受的是童年鲁迅的乐趣,这种乐趣只能在脚下这块土地上去寻觅,去领悟。在这块土地上,人们寄托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恩,对人生的期望。

有人说,鲁迅故里是水乡绍兴的镇城之宝。我以为,可以把鲁迅故里看成是本大书,而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或许是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几页了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