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02)
期刊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07)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3 (35)
2012 (58)
2011 (59)
2010 (28)
2009 (16)
2008 (45)
2007 (17)
2006 (9)
2005 (8)
2004 (8)
2003 (11)
2002 (6)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48)
天天商报 (36)
绍兴日报 (31)
浙江日报 (8)
绍兴县报 (8)
中国旅游报 (7)
钱江晚报 (7)
光明日报 (6)
人民日报 (4)
嘉兴日报 (4)
都市快报 (3)
新民晚报 (3)
榆林日报 (3)
台州晚报 (3)
东南商报 (3)
慈溪日报 (3)
常州晚报 (3)
东方博物 (2)
萧山日报 (2)
温州晚报 (2)
今日镇海 (2)
江海晚报 (2)
工人日报 (2)
江南游报 (2)
浙江老年报 (2)
上海文汇报 (2)
杭州日报 (2)
浙中新报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姑苏晚报 (2)
中国青年报 (2)
江苏商论 (1)
华中建筑 (1)
中国美术学院 (1)
西海都市报 (1)
京华时报 (1)
晋江经济报 (1)
新疆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中华新闻报 (1)
扬州晚报 (1)
新乡日报 (1)
新华每日电讯 (1)
无锡日报 (1)
绍兴文理学院报 (1)
上城报 (1)
金华日报 (1)
葫芦岛日报 (1)
海峡时报 (1)
福建日报 (1)
都市晨刊 (1)
东方早报 (1)
中国知识产权报 (1)
中国文物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鹰潭日报 (1)
现代金报 (1)
四川乐山日报 (1)
三峡晚报 (1)
三晋都市报 (1)
青年报 (1)
齐鲁晚报 (1)
南通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南昌晚报 (1)
每日商报 (1)
马鞍山日报 (1)
兰州晨报 (1)
国家电网报 (1)
国际金融报 (1)
国际航空报 (1)
东方城乡报 (1)
大河报 (1)
池州日报 (1)
郴州日报 (1)
潮州日报 (1)
巢湖晨刊 (1)
常熟日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邮电报 (1)
云南经济日报 (1)
延安日报 (1)
文学报 (1)
皖南晨刊 (1)
老年日报 (1)
今日早报 (1)
今日临安 (1)
环湖晨刊 (1)
华西都市报 (1)
华东新闻 (1)
华东旅游报 (1)
湖南工人报 (1)
福州晚报 (1)
承德晚报 (1)
常州日报 (1)
毕节日报 (1)
海峡都市报 (1)
中国新闻 (1)
浦东时报 (1)
开封日报 (1)
自贡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徐州日报 (1)
武进日报 (1)
天台报 (1)
天津日报 (1)
宿迁晚报 (1)
石家庄日报 (1)
青岛早报 (1)
齐齐哈尔日报 (1)
南京晨报 (1)
南方日报 (1)
茂名晚报 (1)
茂名日报 (1)
今日德清 (1)
揭阳日报 (1)
江苏教育报 (1)
黄冈日报 (1)
淮安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德州日报 (1)
大江晚报 (1)
保定日报 (1)
皖江晚报 (1)
上虞日报 (1)
上海大学报 (1)
金华晚报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1图]千只灯笼迎春民俗年味醉人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昨天,市区书圣故里的红灯笼随风摇摆,年味扑面而来。 (记者 黄霄 摄) 记者许程丽 本报讯绚烂多姿的灯笼,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喜迎新春佳节,近日市区许多景区已布置一新,“中国红”元素、绍兴传统民俗元素被点缀在景区各个角落,透出十足的年味。 昨天,记者在鲁迅故里景区入处看到,一道用上百只灯笼串成的
全文:

昨天,市区书圣故里的红灯笼随风摇摆,年味扑面而来。 (记者 黄霄 摄)

记者许程丽

本报讯绚烂多姿的灯笼,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喜迎新春佳节,近日市区许多景区已布置一新,“中国红”元素、绍兴传统民俗元素被点缀在景区各个角落,透出十足的年味。

昨天,记者在鲁迅故里景区入处看到,一道用上百只灯笼串成的拱门,为景区营造出一片欢快的气氛。这是鲁迅故里、沈园景区合并以后迎来的第一个新春佳节,灯笼拱门上贴上了一副“故里春光浓、沈园腊梅香”的对联,宛如旧时绍兴大户人家过年,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在景区的行道处、屋檐下、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景区负责人说,为了增添喜庆氛围,此次景区共悬挂了近千只大红灯笼。

东湖景区今年春节黄金周围绕“年味”做文章。景区各处挂起了400多只红灯笼,衬托新春氛围,在九曲桥照壁,景区专门布置了一面新年祝愿墙,游客可以将新年祝福语写在小型的金蛇粘贴纸上,粘贴在祝福墙上寄托心愿。景区还策划了一系列充满绍兴民俗特色的活动,如目前正在准备的“腊味风情展示”,将在景区出廊檐上挂满酱鸡、酱鸭、鱼干、腊肠等绍兴人自制的年货,游客不仅可以当场购买,还可以在现场观摩和学习灌腊肠。此外,景区还将推出绍兴传统的“舂年糕”、 “扯白糖”、“裹粽子”风俗展示。东湖船工们已经拿出了簇新的对襟衫,戴着乌毡帽,迎接春节黄金周游客的到来。

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加上红红火火的大灯笼,书圣故里景区把绍兴古朴传统的美感完全呈现出来。据介绍,目前,景区正在策划“迎财神”实景体验活动,正月初五,鞭炮、锣鼓开道,舞龙队将为游客奉献一场传统文化盛宴,届时,“财神爷”还将给路边的游客派发糖果和春联。

为了让游客感受年味,周恩来纪念馆准备了一大批春联,正月初一至初三,运气好的游客都能获赠一副春联。

此外,柯岩、鲁镇景区,西施故里景区,大佛寺等景区也打扮得喜气洋洋,准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四方游客。

消除杂乱现象增添古色古香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记者马可远 本报讯昨天下午,绍兴市户外广告整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把《告经营户书》和店面广告牌效果图交给经营户。这标志着“鲁迅故里·沈园景区”周边区域广告牌综合整治工程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该工程旨在改善这个5A级景区周边环境,提升绍兴旅游形象。 市区鲁迅路沈园对面彩虹内衣店店主章女士已在这开了十多年店,
全文:

记者马可远

本报讯昨天下午,绍兴市户外广告整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把《告经营户书》和店面广告牌效果图交给经营户。这标志着“鲁迅故里·沈园景区”周边区域广告牌综合整治工程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该工程旨在改善这个5A级景区周边环境,提升绍兴旅游形象。

市区鲁迅路沈园对面彩虹内衣店店主章女士已在这开了十多年店,店面广告牌是七八年前所装。对这次广告牌改装,她颇为满意。“免费改装自然好,我这个广告牌早就想换,但是广告牌价格不菲,动辄上千,就打了退堂鼓。”绍兴市规划局户外广告管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商户的广告牌美化都由财政全额支出。

这只是该整治工程的一部分。据悉,这项整治工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该区域未经审批的屋顶广告、二楼以上墙面广告进行拆除。第二部分是为该区域的大部分个体工商户一楼门楣的招牌进行重新设计、更换。据介绍,这些广告牌目前已设计完成,色彩设计注重古色古香。第三部分为鲁迅路与中兴路交叉的工商银行绍兴分行以及环球集团所属大楼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使大楼建筑看上去多点“古”味。

拜访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保定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陈勇钊 对绍兴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鲁迅先生的故乡,我早已魂牵梦绕。鲁迅作品《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美景,在我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来:小桥流水、河边的老屋、乌篷船……不久前,我终于有幸前往拜访。 在绍兴下了火车,买了张绍兴地图,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我第一个选定去鲁迅故居
全文:

□陈勇钊

对绍兴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鲁迅先生的故乡,我早已魂牵梦绕。鲁迅作品《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美景,在我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来:小桥流水、河边的老屋、乌篷船……不久前,我终于有幸前往拜访。

在绍兴下了火车,买了张绍兴地图,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我第一个选定去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与鲁迅祖居相邻,都是清代建造的大宅。在鲁迅祖居,一进门就看到门额上挂着“翰林”两个大字的横匾。鲁迅的祖父是当官的,因一场案件牵连,鲁迅的父亲从此便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积郁成疾,家道中落。鲁迅祖居和故居面积都很大,房间很多,地面铺的是大块青石板。

在鲁迅故居,穿过一条狭长的过道,便到了后面的“百草园”。百草园面积约有一亩,现在人们在这里种上蔬菜,还在一圆形门边题上对联:“仰视桑椹熟,俯听蟋蟀鸣。”这里便是鲁迅童年时代玩耍的乐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夏天在这里乘凉,冬天在这里捕鸟。百草园里还有一小房子,专卖各种与鲁迅有关的纪念品。最后,在鲁迅卧室前,我伫立良久,仿佛看到青年时代的鲁迅在灯下苦读。鲁迅故宅后来卖给了姓朱的人家,自此以后,鲁迅再也没有回过绍兴。

在鲁迅故居对面,向东不到半里,走过一座小桥,便是三味书屋了。屋子不大,这老式建筑光线很暗,鲁迅的座位在一个角落里,课桌的一角有鲁迅刻下的一个“早”字,是鲁迅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的。就是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故居旁边是鲁迅纪念馆,这里陈列有鲁迅的照片、手稿、遗物,各个时期出版的鲁迅著作。在这里可了解鲁迅伟大的一生及他对中国文化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鲁迅从怀着救国的抱负弃医从文,到投身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他的一生从未放弃过用笔作武器的战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的写照。

虽然时光流逝,岁月荏苒,但鲁迅的作品对我们影响之深,却依旧是不可估量的。从五·四运动起,鲁迅就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与旗手。他的作品向封建传统势力宣战,唤起了民众;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的笔就是匕首和投枪。直到如今,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仍是必不可少的。鲁迅的精神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向。

如今,绍兴很多旅游景点就是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来建造的。游人必去之处咸享酒店,门口有孔乙己塑像,里面热闹非凡,宾客如云。对许多人来说,游绍兴是必须到此吃茴香豆、喝黄酒的。商店里摆着的绍兴特产,也是茴香豆、黄酒了。在柯岩风景区,还可欣赏到《社戏》中的社戏,湖中有戏台,游客坐乌篷船,可亲自体会看社戏的滋味。还有一个凉亭的顶是仿照《阿Q正传》里的乌毡帽做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

绍兴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这里有秀丽的江南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众多中华英杰。周恩来、蔡元培、秋瑾、陆游都是绍兴人,他们的故居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还有大禹陵、越王台。越王台上的题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至今仍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与鲁迅有关的一切……

难忘的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的小记者们一起去绍兴的鲁迅故里采风。 进入绍兴的鲁迅故里的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浓浓的古镇风情:黑白相间的房屋,古老别致的乌篷船,精致巧妙的白石桥,熙熙攘攘的人群。小桥、流水、人家,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味。 来到鲁迅故里,不得不去的就是三味书屋。虽然早有耳闻,哪有一睹为快感觉好
全文: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的小记者们一起去绍兴的鲁迅故里采风。

进入绍兴的鲁迅故里的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浓浓的古镇风情:黑白相间的房屋,古老别致的乌篷船,精致巧妙的白石桥,熙熙攘攘的人群。小桥、流水、人家,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味。

来到鲁迅故里,不得不去的就是三味书屋。虽然早有耳闻,哪有一睹为快感觉好呢?远远地我们就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一进门,只见墙上挂着刻有“三味书屋”的牌匾。就在牌匾的正下方,有一副栩栩如生的画。书屋的正中间,有一套课桌椅,据说这是先生坐的地儿。雕刻精美的桌椅,交相辉映。桌上笔墨纸砚,摆放整齐,不时传来阵阵墨香,让我不禁联想起一篇课文《早》。

三味书屋是鲁迅发奋学习的地方,那百草园可就是先生的游乐园了。我们来到园内,参天的古木,成片的玉米映入眼帘。闭上眼睛,轻轻地呼吸,细细地闻着,清新的空气味儿、淡淡的青草味儿、沁人心脾的檀木香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仿佛是一个空调,给人无限的凉爽。这里,仿佛是一个天然空调吧,给人无限的凉爽,难怪这里会成为鲁迅先生的乐园。我也不想离开这儿了。

鲁迅故里,我还会再来的!

邹区中心小学四(6)班 严涵阳

[1图]游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慈溪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绍兴玩。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因为我一直想去鲁迅的故居,看看鲁迅小时候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就到了目的地。我就看见“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旁边还刻着鲁迅的模样。爸爸在游客服务中心领好票,就领着我们直奔三味书屋。在那里,妈妈给我
全文:

“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绍兴玩。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因为我一直想去鲁迅的故居,看看鲁迅小时候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就到了目的地。我就看见“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旁边还刻着鲁迅的模样。爸爸在游客服务中心领好票,就领着我们直奔三味书屋。在那里,妈妈给我讲起了鲁迅桌上“早”字的故事。那是因为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为了提醒自己不再迟到,就在桌上刻了“早”字。

游了鲁迅的故居,我认识到了做任何事,事事要早,并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小记者证号: 20132862指导老师:陈新月

行走在“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神州采风 文/熊仕喜 绍兴何其幸,皆因有鲁迅。站在刻有“鲁迅故里”几个字的墙壁前,我忍不住这么想。 墙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动地勾画出水乡风情;一端是鲁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这简洁的构图仿佛告诉我们先生正在思谋着什么;从墙壁的那一边
全文:

神州采风

文/熊仕喜

绍兴何其幸,皆因有鲁迅。站在刻有“鲁迅故里”几个字的墙壁前,我忍不住这么想。

墙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动地勾画出水乡风情;一端是鲁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这简洁的构图仿佛告诉我们先生正在思谋着什么;从墙壁的那一边探过墙顶的竹枝在先生身边轻轻摇曳,好像在诉说着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风骨。

国庆节后,有幸来到先生故里,我少不了要去瞻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我知道“百草园”是先生儿时的乐土。经过一扇古老的小台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清新的园子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个不小的院落,里面有一块巨石,上书“百草园”几个大字,不少游人手扶巨石拍照留念;园子中间是几畦菜地,周围有围栏,有几个农民装扮的人正在给畦上的菜松土;院子里有一棵显眼的参天大树,我估摸着就是先生笔下的皂荚树了,我的眼睛到处搜寻着先生笔下的石井栏与泥墙根。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石井,坐在石井旁边,忽然想起阿长怕迅“哥儿”在井边玩耍会有危险,于是编出井中有蛇出没的故事,不禁会心一笑。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地想起中学课文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文章来,觉得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全无半点生疏之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默诵着先生的文字,我绕着园子走了一圈又一圈。

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百草园”前往“三味书屋”。听导游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家私塾,鲁迅17岁前就是在此读书的。听说书屋里物件依照当年的陈列布局而摆设,室内只有几张桌椅,背墙中间挂着一块匾,上书“三味书屋”几个大字。书屋正中是老师的讲桌,上面摆有难得一见的戒尺,我们不难想象那个全城最有学识而又最严厉的私塾先生拿着戒尺时的威严。在室内一角,用红线围起的那张桌子便是鲁迅先生求学时坐过的书桌,我们因为离得较远,看不到书桌上刻着的“早”字,但我们都知道他为了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老师批评后在课桌上刻下“早”字,告诉自己要铭记“时时早,事事早”的故事。

走出“三味书屋”心中有无限感慨,买几包因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而出名的茴香豆,不由想到绍兴有幸,幸有先生。

我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在那个年代,先生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是唤醒民族精神的武器。从他战斗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壮志豪情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在鲁迅纪念馆对面的那条小街上,我欣喜地看到一方墙上有几个镏金大字“民族脊梁”。更让我兴奋的是有那么多的人站在这几个字下留影———那分明是对先生的崇敬与无限怀念啊!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鲁迅先生应该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让我们重温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的那段话吧:“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走进鲁迅故里,我们自然会明白什么叫“民族魂”!

[1图]去鲁迅故里朝圣
作者:暂无 来源:德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德州散文作家群像(之四:华锋) 一次寻常的旅游,因游者心情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体验。当一种感触刻骨铭心,却又不好表达时,作家便运用“太极”之术,“王顾左右而言他”,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心境。 ——高艳国(特约主持人) 一桩夙愿,很久了,今年终于实现,且是在江南莺飞草长的四月。这天是周末,我来到
全文:

德州散文作家群像(之四:华锋)

一次寻常的旅游,因游者心情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体验。当一种感触刻骨铭心,却又不好表达时,作家便运用“太极”之术,“王顾左右而言他”,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心境。

——高艳国(特约主持人)

一桩夙愿,很久了,今年终于实现,且是在江南莺飞草长的四月。这天是周末,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浙江绍兴——鲁迅先生的故里。

与同行旅客心情不一样:与其说我是来绍兴旅游的,不如说是来朝圣的;与其说是来朝圣的,不如说是来寻根的。因为从形式上看,我与老伴确实搭的是旅游公司的大巴,也是以旅游的名义,从家乡山东来到绍兴的。每到一处,都是匆匆又匆匆,不得歇脚,走马观花,拍一些照片,仅示“到此一游”而已。可我到绍兴的心情和到别的景区大不一样,因为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里,是我心中的一方圣地。更深一层说,我是来绍兴寻根的——不管别人是否对我侧目,我固执地认为,作为一个挚爱着文学的人,我的“根”应当在鲁迅故里。

从旅游大巴的车窗里,远远就望见了写有“鲁迅故里”4个“鲁体”大字并有鲁迅吸烟半身像的巨幅牌子,心里不禁微微一热:盼望已久的地方到了。黑白两色的横幅大牌子突出了此地的与众不同,大概牌子的设计者深知鲁迅先生当年特别喜爱黑白木刻吧,故这般处理。大巴停下来,走出车门一看,不禁诧异:哦,这么多人!只见到处人头攒动,如同节日庙会上的情景一般。我去过多处现代文化人的故里故居,在那些地方,大多是门可罗雀,游人最多的地方也不过数十人、百来人。在那些景点,我可以从容地参观、拍照,甚或驻足沉思。而在绍兴这条名为“鲁迅路”的街上,不料竟是如此情景,以至于我下车后想在“鲁迅故里”的巨幅牌子下拍摄一张照片也未能成功——因为牌子前的小广场上站满了人。我问导游今天是否游人特别多,他说平时游人也很多,春秋两季天天像今天这样。

跟随导游,我们参观“三味书屋”时,是人挤着人走过石板小桥、左拐进入“三味书屋”院内的。参观鲁迅故居时稍微宽松了点。但到了故居后面的“百草园”,因逢周末,这里挤满了中小学生,他们大呼小叫,争先恐后地在刻有“百草园”三字的石头前拍照。半人多高的石头上的“百草园”三个绿色行书字,是鲁迅的字体,我学习鲁迅的书法艺术多年,对这字体十分熟悉,感到很亲切。于是,心里顿生一念:一定要在此石头前拍摄一张照片。为拍上照片,我不得不加入孩子们排队拍照的行列中。排了一些时间,才轮到我们,终于拍上了“百草园”,心里一阵宽慰……

鲁迅故里的游人这么多,对我这个“朝圣者”来说,很感意外。匆匆来匆匆去的游览,缺少了庄重的朝圣意味。但事后又想,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所谓的朝圣,只不过是对鲁迅热爱有加的一种感觉而已。在中国,公认的圣人,是家乡山东的孔老夫子。但是,我参观曲阜“三孔”时的心情,却和来绍兴不一样:数十年来,随着深入阅读鲁迅作品和学习鲁迅书法艺术,我产生了特有的“鲁迅情结”,对鲁迅先生深深敬仰。他那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人格,他那穿透时空的思想,他力透纸背的犀利文字,他那深厚的文化修养,都 使我这个热爱书面文字的人认定:人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圣人,而我心中的圣人就是鲁迅。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我是鲁迅的“铁杆粉丝”。

虽然在鲁迅故里的停留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我觉得,只要踏上了这一方土地,接上了这里的“地气”,日后再慢慢“反刍”、回味,就会越来越觉得不虚此行。

(华锋 齐河人,曾任齐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齐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书记。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发表、出版作品近百万字,出版小说散文集《豁然开朗》等。 )

游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海曙中心小学 505班 管晏  今天,爸爸带着我参观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来到鲁迅祖居。我一进门便被“德寿堂”三个大字所吸引,它被写在一张黄纸上,框上了木框,钉在大客厅的正前方,它的两边挂着两盏红灯笼和一副对联,颇具中国传统特色。从鲁迅祖居走出来,我又进了三味书屋中的“思仁堂”,里面摆放着一
全文:

海曙中心小学 505班 管晏 

今天,爸爸带着我参观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来到鲁迅祖居。我一进门便被“德寿堂”三个大字所吸引,它被写在一张黄纸上,框上了木框,钉在大客厅的正前方,它的两边挂着两盏红灯笼和一副对联,颇具中国传统特色。从鲁迅祖居走出来,我又进了三味书屋中的“思仁堂”,里面摆放着一张大椅子及很多张小桌子、小椅子,显然这里是私塾先生教书的地方。突然,我看到一张课桌上刻着一个“早”字,便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呀?”爸爸告诉我:“小时候鲁迅家离私塾很近,但是有一次他上课迟到了,先生按教规惩罚了他,鲁迅很内疚,便在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迟到。”

随后我们还游览了百草园、风情园、咸亨酒店、鲁迅纪念馆等,今天的游览真让我意犹未尽。指导老师:姚桂琴

游绍兴鲁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海曙中心小学304班 叶锴杭 你去过绍兴鲁迅故里吗?那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周末的一天,我们在街口广场集合后,高兴地沿着热闹的步行街开始探访鲁迅故里。我们先去看了鲁迅祖居,记忆最深的当数三味书屋了,那里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有一天早晨,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爸爸买药,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狠
全文:

海曙中心小学304班 叶锴杭

你去过绍兴鲁迅故里吗?那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周末的一天,我们在街口广场集合后,高兴地沿着热闹的步行街开始探访鲁迅故里。我们先去看了鲁迅祖居,记忆最深的当数三味书屋了,那里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有一天早晨,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爸爸买药,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第二天,他早早来到了学校,在课桌上写下了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不要迟到。这个“早”字也提醒我要遵守学校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随后,我们又去参观了鲁迅故居,来到了他小时候最喜欢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虽然许多年过去了,但是它的样子还是和书里描写的那样一点也没变,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蜜蜂躲在花丛里采蜜,许多小朋友在这跑来跑去,打闹嬉戏……整个景象让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小时候顽皮淘气的模样。原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也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哦!指导老师:宋敏尔

[1图]鲁迅故里行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 ■吴中山人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们一行人漫步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鲁迅故里绍兴。 话说绍兴历史悠久,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之美誉。这里既是"鱼米之乡",更以"人杰地灵"而闻名。例如历史上的治水英雄大禹,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爱国诗人陆游等;近代巾帼英雄秋瑾,
全文:

■吴中山人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们一行人漫步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鲁迅故里绍兴。

话说绍兴历史悠久,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之美誉。这里既是"鱼米之乡",更以"人杰地灵"而闻名。例如历史上的治水英雄大禹,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爱国诗人陆游等;近代巾帼英雄秋瑾,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当代伟人周恩来总理……英才辈出,引人景仰。毫不夸张地说,倘若你来到这里,一不小心就会跨入一个美丽传说的小弄堂,走近了一个名人的故居,同时还会拥有一份水乡的悠闲和宁静,甚至找到你那美好的回忆和童年欢乐生活的缩影。

曾记得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特别仰慕。十年动乱时候,当时我还在读小学和初中,是在明月湾的秦家祠堂和老家汉三房里,与鲁迅的童年也有点相像。但老师教我们鲁迅先生的那句诗至今还在耳边回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熟读并牢记着。但似懂非懂,后来才明白在那"千万不忘阶级斗争"的年代,需要"横眉冷对" 的立场,更需要树立"甘为孺子牛"的思想,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好奇的目光,来到了鲁迅故里,如愿以偿,一睹风采。

一下车,呈现在我面前的有一方近4米高,宽10多米长,厚30多厘米的巨型花岗石雕版画墙,映入眼帘的是"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鲁迅的头像高出那么一截,整体好像采用了阴刻雕法,俨然一幅"鲁迅木刻版画",文学巨匠之形象更显威严高大,大概也是创新而永久性的旅游广告标志吧。想当年,鲁迅先生就在这里成长、生活。经过如今的保护和修缮,这里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原貌,咸亨酒店也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那些场景。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家的祖居,然后过一条窄小的长河,在平石板桥下有穿梭而过的乌篷船。我们来到了对面的"三味书屋"。大家仔细而认真地听着导游的介绍。"三味书屋"本是三开间的小花厅,原来是寿镜吾先生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是晚清浙江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就在此求学有5年。"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据寿镜吾的孙子回忆,他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做老百姓,不去当官当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涵养。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匾额下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一副抱对,匾和抱对皆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的手笔。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是真是假很难分辨;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早"字,可惜拦着不能亲眼目睹。我们听着小导游讲着故事," 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责备。他就在自己课桌的右边桌沿上刻了这个'早'字,时时提醒自己,此后果然就没有迟到过"。三味书屋旁边披屋的墙上挂着"早"字图片。实际三味书屋真有点昏暗、枯燥、森严而无味。转而我们来到后小园,这里种有两棵桂花树和一棵腊梅树,听说这棵腊梅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寿命。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常和同学们就近来小园嬉戏玩耍,在这方小天地里抓蟋蟀,找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但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并不是"百草园"。我一边听着介绍,一边拍照,不知不觉又拉下了。但这里真得感谢那现代化的"录音助听器",尽管相距很远,我还是听得一清二楚,就是余兴未尽。

想到下一站就是"百草园"了,我赶紧加快步子跟上了大部队,路过小桥,穿过小巷,一边还背诵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大约走了将近300米石板路终于到了百草园,这里的一切真是那么清新、亮丽、神奇。

这座"百草园",如今仍好好地保留在周家祖宅的后院里。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空旷。百草园分为北边的"小园"和南面的"大园"两区。虽无明确分界,但从实地观察略辨一二。小园在北,西北角突出,面积仅为大园的四分之一。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多米、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据导游说,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至于菜畦当然是新种的,石井在旧址上,但井栏一点也不光滑,估计是新置的;园子里的皂荚树并不高大,也许新种的吧;倒是两棵桑葚长的如此高大。还有那一年一种的油菜花已经黄澄澄的,这里充满着一片生机。至于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还有斑蝥,肯定让我们游客惊扰或被统统赶走了。还有那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爬满了围墙,倒又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想,这么一个普通的园子,何以被鲁迅写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至于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么多景物,我们乡下应有尽有,就是不会描写,或者像流水账一样毫无生气地罗列而已,而鲁迅用生动、细腻地笔触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的散文,无论是状物、叙事、还是写人都真实得体,放得开收得拢。他那空间描述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身边脚下到眼前,从静到动、动中有静,先夏后冬,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另外,我认为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分别包含了作者强烈的褒贬之情,真不愧为大家啊!

我漫步在这条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石板路上,不胜感慨万千。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