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845)
期刊 (307)
图书 (6)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1149)
绍兴文化 (5)
社会生活 (4)
按年份分组
2015 (2)
2014 (46)
2013 (110)
2012 (202)
2011 (338)
2010 (89)
2009 (103)
2008 (27)
2007 (24)
2006 (22)
2005 (16)
2004 (17)
2003 (26)
2002 (9)
2001 (8)
2000 (12)
1999 (7)
1998 (4)
1997 (10)
1996 (16)
1995 (4)
1994 (2)
1993 (3)
1992 (3)
1991 (1)
1990 (8)
1989 (4)
1988 (1)
1987 (1)
1986 (5)
1985 (5)
1984 (5)
1983 (4)
1982 (2)
1981 (3)
1980 (3)
1978 (2)
1971 (1)
1963 (1)
1962 (2)
1958 (5)
1957 (5)
按来源分组
绍兴县报 (285)
绍兴晚报 (46)
绍兴日报 (39)
天天商报 (36)
文艺报 (23)
文艺理论与批评 (22)
诗刊 (21)
中国酒 (19)
中华魂 (14)
宁波大众 (11)
清远日报 (10)
高校理论战线 (9)
中国文化报 (9)
人民日报 (9)
光明日报 (9)
小读者 (8)
浙江日报 (7)
上饶晚报 (6)
华东旅游报 (6)
北京日报 (6)
安徽商报 (5)
钱江晚报 (5)
文学报 (5)
天津日报 (5)
宁波日报 (5)
中国旅游报 (5)
新文学评论 (4)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山东文学 (4)
浙江人大 (4)
人民日报海外版 (4)
赣南日报 (4)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
小作家选刊(小学版) (3)
当代文坛 (3)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 (3)
当代电视 (3)
中华诗词 (3)
小学生创新作文 (3)
南国都市报 (3)
深圳特区报 (3)
江南游报 (3)
江淮晨报 (3)
济南日报 (3)
海南日报 (3)
梧州日报 (3)
石家庄日报 (3)
广州日报 (3)
北京青年报 (3)
中华读书报 (3)
余姚日报 (3)
燕赵晚报 (3)
太原日报 (3)
深圳晚报 (3)
南湖晚报 (3)
济南时报 (3)
淮河晨刊 (3)
福州晚报 (3)
商洛日报 (3)
中国社会科学报 (3)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2)
中国作家 (2)
四川教育 (2)
野草 (2)
文化交流 (2)
诗潮 (2)
求是杂志 (2)
中国图书评论 (2)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
北京:作家出版社 (2)
语文世界(小学版) (2)
新文化报 (2)
春城晚报 (2)
北京晚报 (2)
牡丹晚报 (2)
华商晨报 (2)
中国建设报 (2)
宜兴日报 (2)
信息日报 (2)
新晚报 (2)
侨报 (2)
兰州日报 (2)
科学时报 (2)
解放日报 (2)
河北日报 (2)
贵阳日报 (2)
大众日报 (2)
大庆日报 (2)
长江日报 (2)
渤海早报 (2)
新疆都市报 (2)
香港文汇报 (2)
文摘报 (2)
温州晚报 (2)
温州都市报 (2)
通辽日报 (2)
泰山晚报 (2)
四川日报 (2)
上海文汇报 (2)
人民政协报 (2)
合肥晚报 (2)
北方新报 (2)
新华每日电讯 (2)
西江日报 (2)
吴江日报 (2)
三晋都市报 (2)
金华晚报 (2)
西安日报 (2)
青岛:青岛出版社 (2)
帕米尔 (1)
小学生时代 (1)
聪明泉(少儿版) (1)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1)
浙江国土资源 (1)
华夏教师 (1)
浙江林业 (1)
世纪 (1)
中外诗歌研究 (1)
民主 (1)
小星星(高年级版) (1)
山东教育(幼教版) (1)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 (1)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1)
雪花 (1)
中国老年 (1)
特色教育探索(教研版) (1)
作文世界 (1)
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1)
新湘评论 (1)
好家长 (1)
文学教育下半月 (1)
中国广播 (1)
文学少年(中学版) (1)
初中生(B) (1)
党史文苑(纪实版) (1)
红岩春秋 (1)
党史文汇 (1)
北京纪事 (1)
侨园 (1)
党史文苑 (1)
椰城 (1)
新天地 (1)
新文学史料 (1)
早期教育(美术版) (1)
上海采风月刊 (1)
炎黄世界 (1)
金色少年 (1)
妇女生活 (1)
当代劳模 (1)
初中生 (1)
法音 (1)
中小学管理 (1)
课外生活 (1)
中国远程教育 (1)
政府法制 (1)
小学生(新读写) (1)
杂文选刊(下旬刊) (1)
艺术市场 (1)
语文世界(高中版) (1)
今日中学生 (1)
河南教育 (1)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1)
青年文学 (1)
长寿 (1)
红领巾(高年级版) (1)
中国妇女(英文版) (1)
书屋 (1)
阳关 (1)
今日浙江 (1)
出版参考 (1)
度假旅游 (1)
校园文苑 (1)
师道 (1)
广东第二课堂 (1)
中文自修 (1)
今传媒 (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
中国电视 (1)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1)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南都学坛 (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
汉语学习 (1)
华夏地理 (1)
中学语文 (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1)
老年人 (1)
宁夏教育 (1)
上海金融 (1)
电影评介 (1)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
法学杂志 (1)
语文教学与研究 (1)
今日中国(中文版) (1)
党建 (1)
文学自由谈 (1)
浙江金融研究 (1)
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出版工作 (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社会科学战线 (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
歌曲 (1)
人民音乐 (1)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人民教育 (1)
文艺争鸣 (1)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文学评论 (1)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东坡赤壁诗词 (1)
紫光阁 (1)
出版参考:新阅读 (1)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1)
初中生必读 (1)
大视野 (1)
浙商杂志 (1)
公安交通科技窗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飞天 (1)
翠苑 (1)
诗探索 (1)
山西文学 (1)
民主与法制 上半月 (1)
抗癌之窗 (1)
民族文学 (1)
中医药学报 (1)
晚报文萃 (1)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版) (1)
小溪流(故事作文) (1)
新作文(小学4-5-6年级版) (1)
素质教育博览 (1)
海燕 (1)
长三角 (1)
农业考古 (1)
参花 (1)
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1)
老人世界 (1)
党的生活(河南) (1)
理论与创作 (1)
现代中学生:阅读与写作 (1)
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版) (1)
戏文 (1)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1)
武陵学刊 (1)
文苑·经典美文 (1)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新作文(小学123年级版) (1)
作品 (1)
小学生故事与作文 (1)
风景名胜 (1)
中国少年儿童:小记者版 (1)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1)
晋中学院学报 (1)
中国人才 (1)
教学随笔 (1)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
安吉新闻 (1)
现代金报 (1)
西江都市报 (1)
法制晚报 (1)
中山商报 (1)
现代快报 (1)
无锡日报 (1)
南方都市报 (1)
晶报 (1)
长沙晚报 (1)
中国邮政报 (1)
浙江法制报 (1)
银川晚报 (1)
扬州晚报 (1)
扬州日报 (1)
新闻晨报 (1)
新民晚报 (1)
厦门日报 (1)
皖北晨刊 (1)
天府早报 (1)
苏州日报 (1)
沈阳日报 (1)
南国早报 (1)
柳州日报 (1)
海峡时报 (1)
海口晚报 (1)
甘肃日报 (1)
福建日报 (1)
东南商报 (1)
东方早报 (1)
大公报 (1)
潮州日报 (1)
北京晨报 (1)
安庆晚报 (1)
中国纺织报 (1)
半岛都市报 (1)
南充晚报 (1)
珠江晚报 (1)
中国服饰报 (1)
羊城晚报 (1)
燕赵老年报 (1)
新余日报 (1)
新安晚报 (1)
萧山日报 (1)
西藏商报 (1)
西安商报 (1)
皖江晚报 (1)
台州晚报 (1)
生活报 (1)
深圳商报 (1)
汕头特区晚报 (1)
青岛晚报 (1)
南通日报 (1)
绵阳晚报 (1)
鲁中晨刊 (1)
兰州晚报 (1)
兰州晨报 (1)
京华时报 (1)
今日新昌 (1)
江西日报 (1)
江南晚报 (1)
黄三角早报 (1)
淮海晚报 (1)
华夏时报 (1)
衡水晚报 (1)
鹤城晚报 (1)
海宁日报 (1)
都市消费晨报 (1)
都市晨刊 (1)
大同晚报 (1)
成都商报 (1)
北方周末报 (1)
济宁晚报 (1)
广元晚报 (1)
遵义晚报 (1)
舟山日报 (1)
中国新闻出版报 (1)
中国教育报 (1)
中国妇女报 (1)
郑州日报 (1)
枣庄日报 (1)
玉林日报 (1)
新闻晚报 (1)
西宁晚报 (1)
西部商报 (1)
宿迁晚报 (1)
十堰晚报 (1)
生活日报 (1)
汕头日报 (1)
山东商报 (1)
瑞安日报 (1)
青年时报 (1)
青年报 (1)
青岛日报 (1)
黔西南日报 (1)
千山晚报 (1)
齐鲁石化报 (1)
宁波晚报 (1)
南阳日报 (1)
南京日报 (1)
闽南日报 (1)
民主与法制时报 (1)
鲁中晨报 (1)
辽沈晚报鞍山版 (1)
今日早报 (1)
吉林日报 (1)
河北法制报 (1)
合肥日报 (1)
桂林日报 (1)
广西日报 (1)
奉化日报 (1)
都市晨报 (1)
东亚经贸新闻 (1)
大同日报 (1)
常州日报 (1)
北海日报 (1)
保定晚报 (1)
包头晚报 (1)
半岛晨报 (1)
安徽日报 (1)
中国纪检监察报 (1)
中国艺术报 (1)
浦东时报 (1)
城市商报 (1)
咸阳日报 (1)
衢州晚报 (1)
舟山晚报 (1)
中国质量报 (1)
潇湘晨报 (1)
现代教育报 (1)
晚霞报 (1)
三秦都市报 (1)
辽沈晚报 (1)
拉萨晚报 (1)
快乐老人报 (1)
克拉玛依日报 (1)
家庭与生活报 (1)
华东新闻 (1)
湖北日报 (1)
姑苏晚报 (1)
成都晚报 (1)
宝鸡日报 (1)
陇东报 (1)
常熟日报 (1)
枣庄晚报 (1)
新疆日报 (1)
中国水利报 (1)
鄞州日报 (1)
新三门 (1)
新快报 (1)
文汇读书周报 (1)
铜陵日报 (1)
泰州晚报 (1)
沈阳晚报 (1)
上虞日报 (1)
茂名晚报 (1)
今日德清 (1)
解放军报 (1)
大庆晚报 (1)
慈溪日报 (1)
兵团日报 (1)
保山日报 (1)
孝感日报 (1)
淮北晨刊 (1)
洛阳晚报 (1)
延安日报 (1)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柯岩:人品文品两相映
作者: 侯尔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柯岩 
描述:如果说诗人是真诚、热 情、年轻而又精力充沛的人, 那么,著名满族女诗人、作家 柯岩同志,就正是这样的人。$$ 柯岩衣着素雅大方,动 作敏捷,说话快,音量大,风 度潇洒且平易近人。她有两 只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 人的心里。她年逾古稀,可她 的性格和年青人一样,让你 感到的是朝气。我们过来的 人都会唱
全文:

如果说诗人是真诚、热 情、年轻而又精力充沛的人, 那么,著名满族女诗人、作家 柯岩同志,就正是这样的人。$$ 柯岩衣着素雅大方,动 作敏捷,说话快,音量大,风 度潇洒且平易近人。她有两 只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 人的心里。她年逾古稀,可她 的性格和年青人一样,让你 感到的是朝气。我们过来的 人都会唱一首:“革命人永远 是年轻”的歌。柯岩是把歌唱 在心里,她与人民同心,与时 代同步,随共和国的脚步成 长成熟起来,她不仅著作等 身,成绩斐然,而且近年来又 连续被选为第八届、第九届 全国人大代表。在她身上,人 品和文品交相辉映。$$ 文如其名$$ 柯岩原名冯恺,原籍广 东省南海市,1929年7月14 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一个 铁路员工之家。在中学和师 范学校读书期间,参加过争 取民主的学生运动。受父亲 进步思想和文学爱好的影 响,于1949年5月,她毅然 中断大学生活,服从国家需 要,成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的一名编剧。$$ 柯岩曾向她的美国同行 们介绍自己的笔名里所蕴涵 着的追求,说:“中国古时候, 把小树称为柯,把坚硬的石 头称为岩。岩石上是很难长 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 石上成长的树,它的根须必 经透过岩石上的缝隙寻找泥 土,把根深深扎入大地,它的 生命力必须加倍地顽强。” “将这两个字用于我的笔名, 是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 很难的事,只有把根深深扎 入大地,终身奋力地攀登,才 能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 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柯岩 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著名作家刘白羽同志写 道:“柯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的杰出作家,她的很多作 品都达到很高的诗的境界”。 诚然,柯岩是新中国最有影 响的作家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柯 岩以儿童文学、戏剧文学闻 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她一 方面再度深入工读学校及劳 改场所做实际工作,应邀到 一些大学当客座教授,为反 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潮而呐 喊,一方面以高昂的激情投 入文学创作,在诗歌、报告文 学、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影 视文学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 献,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 少年中有广泛的影响。因而多 次荣获全国少年儿童先进工作 者、青年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 及妇女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作 品多次荣获全国文学创作大 奖。《周总理,你在那里》、《中国 式的回答》、《奇异的书简》、《追 赶太阳的人》、《天涯何处无芳 草》、《船长》、《癌症≠死亡》、 《寻找回来的世界》、《红蜻蜓》、 《他乡明月》等作品,都被电台 联播,或入选学校课本,或被译 成俄、英、法、德、日、朝、西班牙 等多国文字。$$ 1996年9月,三百多万字 的《柯岩文集》出版。当年9月 19日,中央及北京的各大报刊 等31个单位联合发起举办的 柯岩作品研讨会,对其作品与 人品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探 讨,对其作品、情操、品格、为人 和为文广泛地进行了研究和探 讨,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她的 作品格调高昂、文风明快,跳荡 着时代的脉搏,汇集着四方风 云。她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解 中外文典之精妙,悟古今名篇 之神韵,形象生动,富有魅力。 不少力作被誉为中国当代的教 育诗和惊世之作。认为柯岩的 成功在于她认识到了生活是创 作的惟一源泉,在深入生活方 面下了大的工夫。$$ 人如其文$$ 1998年,《柯岩研究文集》 出版。人们谈到,在所谓反右 斗争中,在三年自然灾害和 “文革”期间,柯岩无论在政 治上还是在生活中,常常是自 己处于困境,却仍然向遭到不 幸的同志伸出了援助之手。她 将自己的刚出世40多天孩子 的定量牛奶,主动让给本单位 患重病者的同志;她设法帮助 外单位一位被划成“右派”的 体弱病重女作家调动工作;她 暗中对所谓“畏罪自杀的反革 命家属”进行开导;她带头要 求下调工资、带病要求下乡开 展工作。她的所作所为,同她 在作品中塑造的典型人物一样 都在做人的楷模,都在尽革命 的人道主义。即便现在的柯岩 体内已少了一个肾脏,心脏也 做过搭桥手术。但她为了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未 来,仍笔耕不缀。去年,她出 版的新书有《和“巨人”对 话》、《柯岩诗存》等,也许 她的人生观正如她的书中所 说:“对革命,对人生,/无 法朦胧”。柯岩还在不懈地奋 斗……

[5图]柯岩:诗情世界的另一面
作者: 吴志菲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柯岩 
描述: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是一团火/情感源于人民母亲的怀抱/创作来自
全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资料图片

柯岩是一团火/情感源于人民母亲的怀抱/创作来自群众火热的生活/和百姓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唱/和祖国共忧患、同荣辱、同苦乐。

12月11日,我国著名诗人、作家柯岩逝世,享年82岁。

柯岩,满族,原名冯恺,1929年7月14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出书50多部。主要作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癌症≠死亡》,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在60余年的文学生涯里,柯岩常常“越界”,穿行在儿童文学、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影视评论等不同领域。无论在哪个领域,柯岩都“打造”了响当当的品牌。她总是说,希望自己的作品就像岩石上的小树一样,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为人民贡献一份氧气,给生活投下一片绿荫。

“冯家冰心”的文学启蒙

再远的旅程,总会有个出发的地点。著名诗人、作家柯岩的文学之舟是从哪儿起航的?是什么人引领着她走向文学之路的?她在自己的文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情又是什么呢?对此,柯岩说:“我从小喜欢文学,崇尚才能,尊重知识,追求精神生活,这些,同我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柯岩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当过晚清的小官吏。父亲是长期在铁路上任职的工程师,为人正直,酷爱文学,虽说家庭并不富裕,可父亲总是省吃俭用去买些文学书籍。父亲年轻时还写过不少短篇小说,并翻译过法国风靡一时的樊德摩斯侦探小说。在柯岩的记忆里,父亲崇尚知识,更尊崇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她忘不了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柯岩的母亲小时候读过几年书,与柯岩的父亲自由恋爱而结合,是个渴望知识的旧时代女性。柯岩的表姑则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

柯岩所接受的最早的文学启蒙,应该说来自母亲为她讲述的那些民间故事。《木兰从军》、《白蛇传》、《路遥知马力》这些故事,母亲讲了一遍又一遍,柯岩却百听不厌,总是缠着母亲讲。后来,父亲就找来《少年文库》,让母亲读给柯岩听。

进入小学后,刚学会识字的柯岩更是贪婪地“啃”书。她阅读所有能找到的书籍,有些字不认识,她就跳过去读;有些书内容深奥或文字晦涩,看不懂,她就囫囵吞枣,生“吞”进去。日子一长,柯岩运用文字的能力迅速提高。

由于工作的关系,父亲常年在外,柯岩和姊妹们便会给父亲写信。如果谁的信写得好,父亲就会在信上划上圈寄回来,并说明为什么好,以及什么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好,给孩子们以鼓励与帮助。

柯岩记得,父亲经常提起冰心,说她写过《寄小读者》,鼓励女儿们将来要像冰心那样有出息。10岁那年,柯岩给父亲写了一封颇具文学色彩的信。父亲看完信,激动地说:“我们家要出冰心了!”

1946年,柯岩在武汉希理达中学读高中时,开始文学写作的尝试。次年,她在校刊上发表了散文《我的同窗》,在《湖北日报》发表了《夜》和《孤独》。1948年,柯岩考入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从1950年在报刊上发表小诗时起,她就决定改个寓意倔强的笔名。查过《辞海》后,“柯岩”诞生了。 

与贺敬之携手文坛人生

与柯岩对话时,她嘴里常会蹦出“老贺”这个称呼。“老贺”,就是贺敬之,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与柯岩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在中国文坛上,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患难与共、成绩卓越的模范夫妻。

事实上,这两位诗人的婚姻大事是突然间做出的决定,颇具浪漫色彩。1953年,柯岩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贺敬之到宿舍来看她。那时,他们谈恋爱已经有一两年了,朋友们就一齐起哄:“你们还泡什么?结婚吧!”一向腼腆的贺敬之这才向柯岩说:“我们登记吧!”柯岩却说:“还没跟组织报告。”不料,热心的朋友说:“我们去给你报告。”柯岩和贺敬之还在那儿坐着说话呢,去报告的人就回来了,说:“成了,组织上同意,你们赶快结吧。”柯岩与贺敬之一下子面面相觑——这婚说结就结啊?什么东西也没有啊!有人给他俩出主意:“你们买两床被面就行了。”就在这样的仓促与兴奋之间,柯岩欣然同意了做贺敬之的新娘。

那时已是晚上,柯岩与贺敬之高高兴兴地上街,铺子都关门了,他们硬是敲开店门置办了点儿自己喜欢的东西。领了结婚证后,两人把东西搬到贺敬之的宿舍——北京南城龙须沟旁一间很小的房子,就算是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结婚后的第7天,柯岩就去了朝鲜。

柯岩与贺敬之是两个个性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写作方式及创作道路也大不相同。贺敬之的情感波澜往往深埋在内心,表面却冷静许多,创作一部作品之前需要酝酿较长时间。而柯岩却是个心灵通透的人,才情横溢,创作风格多样,不仅写诗,还写报告文学、剧本、影视评论等等。如此迥异的两位诗人在一起交流诗歌,自然会有不少争论。

贺敬之曾说起过他们结婚初期的那些“争吵”生活:“两个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争吵,年轻气盛时更多一些。比如对某些问题看法不同,有时就会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与柯岩结婚时,贺敬之已是很有影响的作家了,那时的柯岩尽管也写了不少东西,但还只是一个青年创作人员。“那时真不像现在,我写的好几个戏已演了几百场了,还没谁管我叫作家。”柯岩说。

年轻气盛的柯岩总觉得人家承认贺敬之,不承认自己,就是不服气。有一次,《人民文学》同时刊登了贺敬之和柯岩写的几首诗,柯岩的诗被登在前面,并且是黑体字;而贺敬之的诗则排在了后面。这次,让柯岩觉得“扬眉吐气”。过去的日子就因为这些“插曲”而变得热闹温馨。或者说,正是柯岩率真开朗的个性,给贺敬之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作的热情。贺敬之总是说,他的不少作品曾受过柯岩的启发,有的甚至是在柯岩的直接鼓励下发表的,比如他的代表作《雷锋之歌》和《西去列车的窗口》。

相比贺敬之经典的传世佳作,柯岩的成就毫不逊色。她的作品激情洋溢,充满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堪称中国文坛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多年来,柯岩共发表了约300首诗。柯岩的诗细腻而深沉,善于捕捉人们心中最朴素的感情、最普遍的事物,然后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将语言的珍珠结构成完善的诗篇。 

柯岩涉足儿童诗歌的创作其实是个偶然。1954年,中国作家协会发动作家为孩子们写东西,繁荣儿童文学。贺敬之以前也曾写过像《瓜地》、《牛》等比较不错的儿童诗,所以1955年有人向他约稿时,他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一天晚上,贺敬之挑灯加班想为孩子们写点儿什么,可是面对稿纸,他冥思苦想,一边写一边撕,就是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到了后半夜,柯岩睡了一觉醒来,看到贺敬之还坐在桌前挑灯苦战,便惊奇地问:“你怎么啦?写什么这么难?”贺敬之说:“没想到给孩子们写点儿东西这么难。”柯岩说:“这有什么难?你快去睡,我来。”她一下子就写了9首诗。

第二天,贺敬之起床后,听柯岩说写了9首诗,很不以为然,说:“你一写就这么一大堆,那能行吗?”仔细阅读之后,却发现这9首儿童诗还真不错,贺敬之觉得不可思议:“嘿,真奇怪,还可以嘛!你什么时候积累的这些生活?”他挑了6首寄给《人民文学》,寄的时候特意说明:“这是一个青年作者写的几首诗,给我看了。我对儿童文学没有把握,你们是有经验的,请你们审定是否能用?”那时“柯岩”的笔名才刚用,人们也不知道这个“柯岩”就是贺敬之的夫人。

1955年12月号的《人民文学》发表了柯岩的《儿童诗三首》,其反响之强烈,不仅柯岩没想到,就连贺敬之也没想到。从此,柯岩的名字在诗坛上为人所知,她还因此于1956年被调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组,开始了专门为儿童写作的生活。以后,当人们谈起柯岩在儿童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时,总不免提及“贺敬之写儿童诗的尴尬”。每每这时,贺敬之就会亲切又不无揶揄地笑着对柯岩说:“你看看,又是扬柯贬贺!”柯岩明白,老伴儿是在诙谐地表扬自己。

对于柯岩在儿童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贺敬之表示:“我个人认为,她的儿童诗不仅比我写得好,而且在中国诗坛上也是独特而有魅力的。她是用儿童的语言表现出对我们祖国、我们党、我们生活的爱。”

真情成就感天动地的诗篇

说起柯岩的诗歌,就不能不提那首感天动地的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曾经叩响神州大地亿万人民的心扉,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醒目印记。

对于周恩来这位世纪伟人,柯岩深深怀念。“中国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包括贺敬之和我,在‘文革’时期,都得到了周总理的保护,所以,大家对总理的感情特别深。”柯岩说,贺敬之在“文革”初期不断地在机关大会上被批斗,到1969年4月,周总理过问:“写《雷锋之歌》的贺敬之怎么样了?像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不解放出来?”贺敬之才被宣布“解放”,暂时平安了一段日子。后来,柯岩又被打成“黑帮分子”,整天被造反派挂牌揪斗。这时,周总理又对知识分子的批判问题指示:不能叫他们再散漫下去,把他们集中到部队,好好“管起来”。此后,柯岩等一批受批判的知识分子在部队的“管理”下,处境好转起来。因此,柯岩说,她对周总理的感激,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

1976年,人们传说周总理病重,柯岩倍感焦虑;每逢听到哀乐,她的心都要打颤。有一天,柯岩突然从广播里听到了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她的眼泪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滚落。她一溜儿小跑赶到单位,可是单位没有给周总理设灵堂。无奈,脚步踉跄的柯岩只好回家,难过得整天整夜地在家里哭。后来,柯岩听说大家都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她也赶去那里——昔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一片悲伤的海洋,一身戎装的老将军,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老大娘,一脸哀容的小伙子、小姑娘,个个胸前佩戴着白花,涕泪交流,哭喊着:“总理你不能走呀,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呀!”列队维持秩序的解放军战士也是一样的哀伤,一样的泪流满面。柯岩在大悲大痛中忽然大悟:总理没有走,他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群众心里。这一刻,柯岩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写一首哀悼他老人家的诗,表达和寄托人民群众的哀思。”

回到家中,柯岩拿起了笔,一边哭一边写,笔随心移,急促,悲哀。然而,薄薄的稿纸怎能承载千言万语!柯岩写写撕撕,总不得成。突然,她的思绪峰回路转——抛开铺写而主写哀思,表现手法则以大写意来大概括。选择什么形象呢?柯岩的脑海里浮现的是老大妈手挽装着祭品的竹篮,成群结队或由儿孙搀扶着来到天安门广场的景象。她们不断地用手拍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哀哀哭着,念念叨叨地反复向总理哭诉——那种场景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灵魂。柯岩犹如找到了开启宝库的钥匙,她要用中国民间传统的哭灵方式和语言,直抒胸臆,表达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经发表,便激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在学校里,老师在课堂上念诵这首诗,孩子们哭成了一片;在工厂里,工友们传诵这首诗,个个眼眶发红;在乡村,在部队,到处都响着吟诵声:“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首诗深受人民喜爱,柯岩非常欣慰,但她却又表示:“不是我写得好,是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感情太真挚、太深沉了。这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文学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她还说:“《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成功,只不过是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就是说,这首诗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因为总理的伟大,成就了这首诗。” 

2006年7月,柯岩与诗人邹荻帆、向明一起荣获了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这是一个全球华语诗人民间组织颁发的奖项,也是全球华语诗歌界的最高奖。柯岩是获此殊荣的首位女诗人,而她的爱人贺敬之也曾获此奖项。

Rss订阅